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端到端的DevOps实践

商业创新——商业画布九宫格 * 客户细分 谁是你的用户?你的用户有什么特点? * 价值主张 你可以为你的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 渠道通路 你通过什么渠道与你的客户接触? * 客户关系 你与你的客户将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 收入来源 这套商业模式可以有哪些收入来源? * 核心资源 你已经具有或者需要掌握怎样的核心资源? * 关键活动 你需要开展哪些核心活动? * 重要伙伴 你需要有哪些重要的合作伙伴? * 成本结构 这套商业模式在哪些地方花钱?成本结构是怎样的? 商业创新——精益画布 * 问题 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 解决方案 产品最重要的三个功能 * 关键指标 应该考核哪些东西 * 独特卖点 用一句话简明扼要但引人注目的话阐述为什么你的产品与众不同,值得购买 * 门槛优势 无法被对手轻易复制或者买去的竞争优势 * 渠道 如何找到客户 * 客户群体分类 目标客户 * 成本分析 争取客户所需花费 销售产品所需花费 网站架设费用 人力资源费用等 * 收入分析 盈利模式 客户终身价值 收入 毛利 产品设计 * 管理账户 * 浏览 * 购买 * 支付 * 配送 * 退货 敏捷开发 * Scrum 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 持续交付 * 计划——编码——构建——测试——发布——部署——运营——监控—>下个循环 * 持续部署 蓝绿部署 灰度发布(金丝雀发布) 持续运营 * […]

龙生   25 Apr 2021
View Details

jvm安装及配置

【安装】 1、下载安装包: 在官网下载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jdk8-downloads-2133151.html 2、上传到服务器/usr/lib目录下 3、解压:

  4、配置环境变量

  添加

  5、生效

  6、检查是否生效

出现版本号则已生效   【调优配置】 1、堆配置 -Xms 初始堆大小 -Xmx 最大堆大小 -Xmn 设置年轻代大小 -Xss 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 典型设置: -Xmx3550m      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3550m; -Xms3550m      设置JVM初始内存为3550m,此值可以设置-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以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n2g             设置年轻代大小为2G。整个堆大小=年轻代大小+年老代大小+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少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比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ss128k           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JDK5.0以后每个线程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根据应用的线程所需要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少这个值能够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为什么要区分新生代和老生代 堆中区分的新生代和老年代是为了垃圾回收,新生代中的对象存活期一般不长,而老年代中的对象存活期较长,所以当垃圾回收器回收内存时,新生代中垃圾回收效果较好,会回收大量的内存,而老年代中回收效果较差,内存回收不会太多。   2、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Size          年轻代初始值 -XX:MaxNewSize   年轻代最大值 -XX:NewRatio        年轻代(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与年老代的比值(除去持久代) -XX:SurvivorRatio  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   3、回收器的选择 -XX:+UseParallelGC   选择垃圾收集器为并行收集器。此配置仅对年轻代有效。即上述配置下,年轻代使用并行收集,而年老代仍旧使用串行收集。 -XX:PARALLELgcThreads    配置垃圾回收线程数,即:同时多少个线程一起进行垃圾回收。此值最好配置与处理器数目相同。 -XX:+UseParallelOldGC    配置年老代来及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JDK6.0支持对年老代并行收集 -XX:MaxGCPauseMillis=100    设置每次年轻代垃圾回收的最长时间,如果无法满足此时间,JVM会自动调整年轻代大小,以满足此值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设置此选项以后,并行收集器会自动选择年轻代区大小和相应的Survivor区比例,以达到目标系统规定的最低响应时间或者收集频率等,此值建议使用并行收集器时,一直打开   【调优工具】 Jconsole,jProfile,VisualVM

龙生   25 Apr 2021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