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Category Archives: JavaScript

Vue项目静态文件之图片的引用

一、前提 工程文件目录 |- mock |- node_modules |- public |- src |-- api |-- assets |-- components |-- router |-- store |-- style |-- test1.scss |-- test1_main.scss |-- utils |-- views |-- static_test |-- test1.scss |-- App.vue |-- main.js 二、背景图的引用 背景图样式直接写在element的style属性里 直接在html模板里,在dom对象的style里加背景图,不起效果,代码如下:

  背景样式class写在vue文件的style标签里 写法: background: url('图片相对当前的路径') center top no-repeat

 

  编译后的css:

  背景样式class写在样式文件里,在vue文件里引入样式文件 样式写法:

  这个图片路径很重要,url是图片相对于当前vue文件的路径,而不是图片相对于样式文件的路径。 html写法, /views/static_test/test1.vue:

  样式写法, /style/test1.scss:

  /views/static_test/test1.vue,引入样式文件写法:

  编译后:

  背景样式class写在样式文件里,在main.js里引入样式文件 html写法, /views/static_test/test1.vue:

  样式写法, /style/test1_main.scss:

  请注意,url是main.js相对于图片文件的路径。 引入样式文件方法,main.js:

[…]

龙生   14 Feb 2020
View Details

'cross-env'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

运行: cnpm  i cross-env --save-dev   from:https://www.cnblogs.com/linsx/p/9353429.html

龙生   15 Jan 2020
View Details

JS-iframe高度自适应内容

iframe: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ML/Element/iframe iframe 内容加载后不改变 使用:onload="this.height=this.contentWindow.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Height" 例如:

  iframe 内容加载后改变 定时改变 iframe 高度:

  例如:

  from:https://www.cnblogs.com/jffun-blog/p/9774121.html

龙生   15 Jan 2020
View Details

理解Vuex的辅助函数mapState, mapActions, mapMutations用法

在讲解这些属性之前,假如我们项目的目录的结构如下:

具体理解vuex的项目构建可以看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tugenhua0707/p/9763177.html). 下面讲解的也是在这篇文章项目结构基础之上进行讲解的。当然如果你对 vuex熟悉的话,就不用看了,直接跳过即可。 注意:下面的代码都是在 webpack+vue+route+vuex 中构建的,可以把下面的代码 复制到该项目中运行即可。 一:理解mapState的使用 当我们的组件需要获取多个状态的时候,将这些状态都声明为计算属性会有些重复和冗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mapState的辅助函数来帮助我们生成计算属性。 mapState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对象,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工具函数将多个对象合并为一个,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将最终对象传给computed属性。 上面的表述可能会有些模糊,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demo来演示一下: 项目架构如上面示意图所示,先看看 app/index/store/state.js 代码如下:

app/index/store/mutations.js 代码如下:

app/index/store/mutations-types.js 代码如下:

app/index/store/index.js 代码如下:

app/index/store/actions.js 代码请看github 如上代码所示,现在我们在 app/index/views/parent.vue 这个路由下,在mounted生命周期打印一下 console.log(this);这句代码的时候,如下代码:

在浏览器运行后,如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想获取add,或 count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 this.store.state.add或this.store.state.add或this.store.state.count 这样的。 现在我们使用 mapState的话,代码就变成如下了:

如上代码,我们使用 mapState工具函数会将store中的state映射到局部计算属性中。 我们在mounted方法内,直接使用 this.xx 即可使用到对应computed中对应的属性了。也就是 我们使用 this.add 就直接映射到 this.$store.state.add 了 。 当然mapState也可以接受一个数组,如下简单代码:

然后我们再在控制台查看输出的this的值,如下: 可以看到,接受数组也是可以的,在mounted生命周期内,我们直接可以使用 this.add 或 this.counts 可以获取到值了。 切记:mapState的属性的时候,一定要和state的属性值相对应,也就是说 state中定义的属性值叫add,那么mapState就叫add,如果我们改成add2的话,就获取不到add的值了,并且add2的值也是 undefined,如下所示: 二:理解mapActions的使用 mapActions 的思想 和 mapState 一样的,下面我们直接看代码的使用方法哦,如下代码: 如果我们不使用 mapActions 的话,我们调用某个方法需要如下代码所示:

下面我们使用 mapActions的话,代码如下所示:

三:理解 mapMutations 的使用。 首先我们不使用 mapMutations的话,调用mutations里面的方法,是如下代码:

打印 如上 this代码后,看到如下图所示: 想获取值,使用 this.$store.state.add 就等于1了。 下面我们使用 mapMutations话,代码需要改成如下代码: […]

龙生   15 Jan 2020
View Details

【Vuex】mapGetters 辅助函数

mapGetters 辅助函数仅仅是将 store 中的 getter 映射到局部计算属性:

  如果你想将一个 getter 属性另取一个名字,使用对象形式:

扩展:ES6展开运算符 定义: .展开运算符允许一个表达式在某处展开。 使用场景 1.展开函数在多个参数的地方使用 。意指用于函数传参 2.多个元素的地方使用,意指用于数组字面量 3.多个边框的地方使用,意指用于解构赋值 注意事项 展开运算符不能用在对象当中,因为目前展开运算符只能在可遍历对象(iterables)可用。 iterables的实现是依靠[Symbol.iterator]函数,而目前只有Array,Set,String内置[Symbol.iterator]方法,而Object尚未内置该方法,因此无法使用展开运算符。不过ES7草案当中已经加入了对象展开运算符特性。 函数调用中使用展开运算符 之前实现方式

如上,我们把args数组当作实参传递给了a,b,c,这边正是利用了Function.prototype.apply的特性。 ES6实现方式  

  使用…展开运算符就可以把args直接传递给test()函数。 数组字面量中使用展开运算符 例如:两个数组合并为一个数组

用在push函数中,可以不用apply()函数合并2个数组

用于解构赋值 解构赋值也是ES6中的一个特性,而这个展开运算符可以用于部分情景: 展开运算符在解构赋值中的作用跟之前的作用看上去是相反的,将多个数组项组合成了一个新数组。

ps:   let [arg1,…arg2,arg3] = [1, 2, 3, 4]; //报错   即:解构赋值中展开运算符只能用在最后: 类数组对象变成数组 展开运算符可以将一个类数组对象变成一个真正的数组对象:

相关资料:https://vuex.vuejs.org/zh-cn/getters.html https://www.cnblogs.com/mingjiezhang/p/5903026.html http://es6.ruanyifeng.com/#docs/destructuring   作者:smile.轉角 QQ:493177502   from:https://www.cnblogs.com/websmile/p/8328138.html

龙生   15 Jan 2020
View Details

vue中created、mounted等方法整理

created:html加载完成之前,执行。执行顺序:父组件-子组件 mounted:html加载完成后执行。执行顺序:子组件-父组件 methods:事件方法执行 watch:watch是去监听一个值的变化,然后执行相对应的函数。 computed:computed是计算属性,也就是依赖其它的属性计算所得出最后的值  

  from:https://blog.csdn.net/liudoris/article/details/80255311

龙生   14 Jan 2020
View Details

Vue HTML5 History 模式

vue-router 默认 hash 模式 —— 使用 URL 的 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 URL,于是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如果不想要很丑的 hash,我们可以用路由的 history 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来完成 URL 跳转而无须重新加载页面。

  当你使用 history 模式时,URL 就像正常的 url,例如 http://yoursite.com/user/id,也好看! 不过这种模式要玩好,还需要后台配置支持。因为我们的应用是个单页客户端应用,如果后台没有正确的配置,当用户在浏览器直接访问 http://oursite.com/user/id 就会返回 404,这就不好看了。 所以呢,你要在服务端增加一个覆盖所有情况的候选资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静态资源,则应该返回同一个 index.html 页面,这个页面就是你 app 依赖的页面。 #后端配置例子 #Apache

  除了 mod_rewrite,你也可以使用 FallbackResource。 #nginx

  #原生 Node.js

  #基于 Node.js 的 Express 对于 Node.js/Express,请考虑使用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 中间件。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 安装 IIS UrlRewrite 在你的网站根目录中创建一个 web.config 文件,内容如下:

  #Caddy

  #Firebase 主机 在你的 firebase.json 中加入:

  #警告 给个警告,因为这么做以后,你的服务器就不再返回 404 错误页面,因为对于所有路径都会返回 index.html 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该在 Vue 应用里面覆盖所有的路由情况,然后在给出一个 404 页面。

  或者,如果你使用 Node.js 服务器,你可以用服务端路由匹配到来的 URL,并在没有匹配到路由的时候返回 404,以实现回退。更多详情请查阅 Vue 服务端渲染文档。   from:https://router.vuejs.org/zh/guide/essentials/history-mode.html#%E5%90%8E%E7%AB%AF%E9%85%8D%E7%BD%AE%E4%BE%8B%E5%AD%90

龙生   03 Jan 2020
View Details

vue-输入框change事件并获取值

1.html

  2.js

  from:https://www.cnblogs.com/zhizou/p/10648513.html

龙生   19 Dec 2019
View Details

vue中v-show和v-if的异同

一、官方解释: v-if 是“真正”的条件渲染,因为它会确保在切换过程中条件块内的事件监听器和子组件适当地被销毁和重建。 v-if 也是惰性的:如果在初始渲染时条件为假,则什么也不做——直到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才会开始渲染条件块。 相比之下,v-show 就简单得多——不管初始条件是什么,元素总是会被渲染,并且只是简单地基于 CSS 进行切换。 一般来说,v-if 有更高的切换开销,而 v-show 有更高的初始渲染开销。因此,如果需要非常频繁地切换,则使用 v-show 较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很少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二、个人理解: 相同点:v-show和v-if都能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 不同点: 实现本质方法不同 v-show本质就是通过设置css中的display设置为none,控制隐藏 v-if是动态的向DOM树内添加或者删除DOM元素 编译的区别 v-show其实就是在控制css v-if切换有一个局部编译/卸载的过程,切换过程中合适地销毁和重建内部的事件监听和子组件 编译的条件 v-show都会编译,初始值为false,只是将display设为none,但它也编译了 v-if初始值为false,就不会编译了 性能 v-show只编译一次,后面其实就是控制css,而v-if不停的销毁和创建,故v-show性能更好一点。 注意点:因为v-show实际是操作display:" "或者none,当css本身有display:none时,v-show无法让显示 总结:如果要频繁切换某节点时,使用v-show(无论true或者false初始都会进行渲染,此后通过css来控制显示隐藏,因此切换开销比较小,初始开销较大),如果不需要频繁切换某节点时,使用v-if(因为懒加载,初始为false时,不会渲染,但是因为它是通过添加和删除dom元素来控制显示和隐藏的,因此初始渲染开销较小,切换开销比较大) from:https://www.cnblogs.com/liutianzeng/p/10978890.html

龙生   13 Dec 2019
View Details

Vue.js学习笔记之修饰符详解

本篇将简单介绍常用的修饰符。 在上一篇中,介绍了 v-model 和 v-on 简单用法。除了常规用法,这些指令也支持特殊方式绑定方法,以修饰符的方式实现。通常都是在指令后面用小数点“.”连接修饰符名称。 一、v-model的修饰符 v-model 是用于在表单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的指令。在 <input> 和 <textarea> 上,默认通过监听元素的 input 事件来更新绑定的属性值。 为了能明显的看到绑定属性值的变化,需要在Chrome浏览器中安装Vue Devtools扩展程序。当查看Vue开发的页面时,按F12就可以在开发者工具里看到Vue页签。这里需要注意,只有在引用Vue的开发版本文件,即vue.js文件时,Vue Devtools工具才能正常使用。 .lazy 首先在 vm 对象中增加需要绑定的属性 1 2 3 4 5 6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input_lazy: ""   } }); 在页面中的 input 的元素上添加指令 1 2 3 4 <div class="row">   <h2>v-model.lazy</h2>   <input type="text" v-model.lazy="input_lazy" /> </div> 打开页面,开启Vue Devtools,在文本框中输入字符,查看属性值变化 当在文本框输入内容,并且光标焦点没有离开文本框时,属性值没有实时发生变化 而当焦点离开文本框时,属性值发生了变化并与文本框内容保持一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lazy 修饰符延迟了同步更新属性值的时机。即将原本绑定在 input 事件的同步逻辑转变为绑定在 change 事件上。 .number 该修饰符用来将输入内容自动转换成数值。 在 vm 对象里增加一个属性,默认为空字符串 1 2 3 4 5 6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input_number: ""   } }); 在页面的 input 元素上添加指令 1 2 3 4 5 <div class="row">   <h2>v-model.number</h2>   <input type="text" v-model.number="input_number" />   <hr /> […]

龙生   12 Dec 2019
View Details
1 13 14 1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