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 1977年1月,美国政府颁布:采纳IBM公司设计的方案作为非机密数据的正式数据加密标准(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 目前在国内,随着三金工程尤其是金卡工程的启动,DES算法在POS、ATM、磁卡及智能卡(IC卡)、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以此来实现关键数据的保密,如信用卡持卡人的PIN的加密传输,IC卡与POS间的双向认证、金融交易数据包的MAC校验等,均用到DES算法。 DES算法的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 其中Key为8个字节共64位,是DES算法的工作密钥; Data也为8个字节64位,是要被加密或被解密的数据; Mode为DES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加密或解密。 DES算法是这样工作的: 如Mode为加密,则用Key 去把数据Data进行加密, 生成Data的密码形式(64位)作为DES的输出结果; 如Mode为解密,则用Key去把密码形式的数据Data解密,还原为Data的明码形式(64位)作为DES的输出结果。 在通信网络的两端,双方约定一致的Key,在通信的源点用Key对核心数据进行DES加密,然后以密码形式在公共通信网(如电话网)中传输到通信网络的终点,数据到达目的地后,用同样的Key对密码数据进行解密,便再现了明码形式的核心数据。这样,便保证了核心数据(如PIN、MAC等)在公共通信网中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在通信网络的源端和目的端同时改用新的Key,便能更进一步提高数据的保密性,这正是现在金融交易网络的流行做法。 3DES 3DES是DES加密算法的一种模式,它使用3条64位的密钥对数据进行三次加密。数据加密标准(DES)是美国的一种由来已久的加密标准,它使用对称密钥加密法。 3DES(即Triple DES)是DES向AES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它以DES为基本模块,通过组合分组方法设计出分组加密算法。 设Ek()和Dk()代表DES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K代表DES算法使用的密钥,P代表明文,C代表密表,这样, 3DES加密过程为:C=Ek3(Dk2(Ek1(P))) 3DES解密过程为:P=Dk1((EK2(Dk3(C))) K1、K2、K3决定了算法的安全性,若三个密钥互不相同,本质上就相当于用一个长为168位的密钥进行加密。多年来,它在对付强力攻击时是比较安全的。若数据对安全性要求不那么高,K1可以等于K3。在这种情况下,密钥的有效长度为112位。 AES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用AES加密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候选算法中选出的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Rijndael被选中成为将来的 AES。Rijndael是在1999年下半年,由研究员Joan Daemen 和 Vincent Rijmen 创建的。AES正日益成为加密各种形式的电子数据的实际标准。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02年5月26日制定了新的高级加密标准(AES)规范。 AES算法基于排列和置换运算。排列是对数据重新进行安排,置换是将一个数据单元替换为另一个。 AES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AES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和256位密钥,并且用128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 与公共密钥加密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 算法 Key 位数 可逆? 其它 MD5 没有Key, 有区别16位和32位, 不可逆 (无) SHA (?) (?) 不可逆 (无) RSA 有(公Key,私KEY) (?) 可逆 公、私Key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 DES3 有 (?) 可逆 (无) AES 有 (?) 可逆 (无) BASE64 没有KEY (?) 可逆 (无) 哈希函数,比如MD5,SHA,这些都不是加密算法。要注意他们的区别和用途,很多网友都把md5说成是加密算法,这是严重不正确的啊。 哈希函数:MD5,SHA 是没有密钥的,相当与指纹的概念,因此也是不可逆的; md5是128位的,SHA有不同的算法,有128,256等位。。。如SHA-256,SHA-384 然后 就是 Base64,这更加不属于加密算法的范围了,它只是将byte[]数组进行了转换,为什么要转换呢?就是因为很多加密后的密文后者一些特殊的byte[]数组需要显示出来,或者需要进行传递(电子邮件),但是直接转换就会导致很多不可显示的字符,会丢失一些信息,因此就转换位Base64编码,这些都是可显示的字符。所以转换后,长度会增加。它是可逆的。 再就是 3DES,DES 这才是加密算法,因此也是可逆的,加解密需要密钥,也就是你说的key 最后是 RSA ,这是公钥密码,也就是加密和解密密钥不同,也是可逆的。 DES算法: 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64位,整个算法的主流程图如下: 其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分各长32位,其置换规则见下表: 58,50,12,34,26,18,10,2,60,52,44,36,28,20,12,4, 62,54,46,38,30,22,14,6,64,56,48,40,32,24,16,8, 57,49,41,33,25,17, 9,1,59,51,43,35,27,19,11,3, 61,53,45,37,29,21,13,5,63,55,47,39,31,23,15,7, 即将输入的第58位换到第一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最后一位是原来的第7位。L0、R0则是换位输出后的两部分,L0是输出的 左 32位,R0 是右32位,例: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3……D64,则经过初始置换后的结果 为:L0=D58D50…D8;R0= D57D49…D7。 经过16次迭代运算后。得到L16、R16,将此作为输入,进行逆置换,即得到密文输出。逆置换正好是初始置的逆运算,例如,第1位经过初始置换后,处于第40位,而通过逆置换,又将第40位换回到第1位,其逆置换规则如下表所示: 40,8,48,16,56,24,64,32,39,7,47,15,55,23,63,31, 38,6,46,14,54,22,62,30,37,5,45,13,53,21,61,29, 36,4,44,12,52,20,60,28,35,3,43,11,51,19,59,27, 34,2,42,10,50,18,58 26,33,1,41, 9,49,17,57,25, 放大换位表 32, 1, 2, 3, 4, 5, 4, 5, 6, 7, 8, 9, 8, 9, 10,11, 12,13,12,13,14,15,16,17,16,17,18,19,20,21,20,21, 22,23,24,25,24,25,26,27,28,29,28,29,30,31,32, 1, 单纯换位表 16,7,20,21,29,12,28,17, 1,15,23,26, 5,18,31,10, 2,8,24,14,32,27, 3, 9,19,13,30, 6,22,11, 4,25, 在f(Ri,Ki)算法描述图中,S1,S2…S8为选择函数,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数据。下面给出选择函数Si(i=1,2……8)的功能表: 选择函数Si S1: 14,4,13,1,2,15,11,8,3,10,6,12,5,9,0,7, 0,15,7,4,14,2,13,1,10,6,12,11,9,5,3,8, 4,1,14,8,13,6,2,11,15,12,9,7,3,10,5,0, 15,12,8,2,4,9,1,7,5,11,3,14,10,0,6,13, S2: 15,1,8,14,6,11,3,4,9,7,2,13,12,0,5,10, 3,13,4,7,15,2,8,14,12,0,1,10,6,9,11,5, 0,14,7,11,10,4,13,1,5,8,12,6,9,3,2,15, 13,8,10,1,3,15,4,2,11,6,7,12,0,5,14,9, […]
View DetailsC#实现通过Gzip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internal static byte[] Compress(byte[] data) { using (var compressed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 using (var zipStream = new GZipStream(compressedStream, CompressionMode.Compress)) { zipStream.Write(data, 0, data.Length); } return compressedStream.ToArray(); } } internal static byte[] Decompress(byte[] data) { using (var compressedStream = new MemoryStream(data)) { using (var zipStream = new GZipStream(compressedStream, CompressionMode.Decompress)) { using (var result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 zipStream.CopyTo(resultStream); return resultStream.ToArray(); } } } } |
from:https://www.cnblogs.com/frankyou/p/5910074.html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