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 是由 LShift 提供的一个 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 (AMQP) 的开源实现,由以高性能、健壮以及可伸缩性出名的 Erlang 写成,因此也是继承了这些优点。 AMQP 里主要要说两个组件:Exchange 和 Queue (在 AMQP 1.0 里还会有变动),如下图所示,绿色的 X 就是 Exchange ,红色的是 Queue ,这两者都在 Server 端,又称作 Broker ,这部分是 RabbitMQ 实现的,而蓝色的则是客户端,通常有 Producer 和 Consumer 两种类型: from:https://www.oschina.net/p/rabbitmq
View Details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e Service,JMS)应用程序接口是一个Java平台中关于面向消息中间件(MOM)的API,用于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或分布式系统中发送消息,进行异步通信。 点对点与发布订阅最初是由JMS定义的。这两种模式主要区别或解决的问题就是发送到队列的消息能否重复消费(多订阅) 1、定义 JMS规范目前支持两种消息模型:点对点(point to point, queue)和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topic)。 1.1、点对点:Queue,不可重复消费 消息生产者生产消息发送到queue中,然后消息消费者从queue中取出并且消费消息。 消息被消费以后,queue中不再有存储,所以消息消费者不可能消费到已经被消费的消息。Queue支持存在多个消费者,但是对一个消息而言,只会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消费。 1.2、发布/订阅:Topic,可以重复消费 消息生产者(发布)将消息发布到topic中,同时有多个消息消费者(订阅)消费该消息。和点对点方式不同,发布到topic的消息会被所有订阅者消费。 支持订阅组的发布订阅模式: 发布订阅模式下,当发布者消息量很大时,显然单个订阅者的处理能力是不足的。实际上现实场景中是多个订阅者节点组成一个订阅组负载均衡消费topic消息即分组订阅,这样订阅者很容易实现消费能力线性扩展。可以看成是一个topic下有多个Queue,每个Queue是点对点的方式,Queue之间是发布订阅方式。 2、区别 2.1、点对点模式 生产者发送一条消息到queue,一个queue可以有很多消费者,但是一个消息只能被一个消费者接受,当没有消费者可用时,这个消息会被保存直到有 一个可用的消费者,所以Queue实现了一个可靠的负载均衡。 2.2、发布订阅模式 发布者发送到topic的消息,只有订阅了topic的订阅者才会收到消息。topic实现了发布和订阅,当你发布一个消息,所有订阅这个topic的服务都能得到这个消息,所以从1到N个订阅者都能得到这个消息的拷贝。 3、流行模型比较 传统企业型消息队列ActiveMQ遵循了JMS规范,实现了点对点和发布订阅模型,但其他流行的消息队列RabbitMQ、Kafka并没有遵循JMS规范。 3.1、RabbitMQ RabbitMQ实现了AQMP协议,AQMP协议定义了消息路由规则和方式。生产端通过路由规则发送消息到不同queue,消费端根据queue名称消费消息。 RabbitMQ既支持内存队列也支持持久化队列,消费端为推模型,消费状态和订阅关系由服务端负责维护,消息消费完后立即删除,不保留历史消息。 (1)点对点 生产端发送一条消息通过路由投递到Queue,只有一个消费者能消费到。 (2)多订阅 当RabbitMQ需要支持多订阅时,发布者发送的消息通过路由同时写到多个Queue,不同订阅组消费不同的Queue。所以支持多订阅时,消息会多个拷贝。 3.2、Kafka Kafka只支持消息持久化,消费端为拉模型,消费状态和订阅关系由客户端端负责维护,消息消费完后不会立即删除,会保留历史消息。因此支持多订阅时,消息只会存储一份就可以了。但是可能产生重复消费的情况。 (1)点对点&多订阅 发布者生产一条消息到topic中,不同订阅组消费此消息。 from:http://blog.csdn.net/heyutao007/article/details/50131089
View DetailsMyCAT 是一个彻底开源的,面向企业应用开发的“大数据库集群” 支持事务、ACID、可以替代Mysql的加强版数据库 ? 一个可以视为“Mysql”集群的企业级数据库,用来替代昂贵的Oracle集群 ? 一个融合内存缓存技术、Nosql技术、HDFS大数据的新型SQL Server ? 结合传统数据库和新型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新一代企业级数据库产品 ? 一个新颖的数据库中间件产品。 目标 低成本的将现有的单机数据库和应用平滑迁移到“云”端,解决数据存储和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情况下的数据瓶颈问题。 关键特性 支持 SQL 92标准 支持Mysql集群,可以作为Proxy使用 支持JDBC连接ORACLE、DB2、SQL Server,将其模拟为MySQL Server使用 支持galera for mysql集群,percona-cluster或者mariadb cluster,提供高可用性数据分片集群,自动故障切换,高可用性 ,支持读写分离,支持Mysql双主多从,以及一主多从的模式 ,支持全局表,数据自动分片到多个节点,用于高效表关联查询 ,支持独有的基于E-R 关系的分片策略,实现了高效的表关联查询多平台支持,部署和实施简单。 优势 基于阿里开源的Cobar产品而研发,Cobar的稳定性、可靠性、优秀的架构和性能,以及众多成熟的使用案例使得MyCAT一开始就拥有一个很好的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到更远。广泛吸取业界优秀的开源项目和创新思路,将其融入到MyCAT的基因中,使得MyCAT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于目前其他一些同类的开源项目,甚至超越某些商业产品。MyCAT背后有一只强大的技术团队,其参与者都是5年以上资深软件工程师、架构师、DBA等,优秀的技术团队保证了MyCAT的产品质量。 MyCAT并不依托于任何一个商业公司,因此不像某些开源项目,将一些重要的特性封闭在其商业产品中,使得开源项目成了一个摆设。 MyCat架构 长期规划 在支持Mysql的基础上,后端增加更多的开源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支持,包括原生支持PosteSQL、FireBird等开源数据库,以及通过JDBC等方式间接支持其他非开源的数据库如Oracle、DB2、SQL Server等实现更为智能的自我调节特性,如自动统计分析SQL,自动创建和调整索引,根据数据表的读写频率,自动优化缓存和备份策略等实现更全面的监控管理功能与HDFS集成,提供SQL命令,将数据库装入HDFS中并能够快速分析集成优秀的开源报表工具,使之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的能力。 from:https://www.oschina.net/p/mycat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