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LF4J(Simple logging Facade for Java) 意思为简单日志门面,它是把不同的日志系统的实现进行了具体的抽象化,只提供了统一的日志使用接口,使用时只需要按照其提供的接口方法进行调用即可,由于它只是一个接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以直接单独使用的日志框架,所以最终日志的格式、记录级别、输出方式等都要通过接口绑定的具体的日志系统来实现,这些具体的日志系统就有log4j,logback,java.util.logging等,它们才实现了具体的日志系统的功能。 如何使用SLF4J? 既然SLF4J只是一个接口,那么实际使用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日志系统来使用,我们首先来看SLF4J和各个具体的日志系统进行绑定时的框架原理图: 其实slf4j原理很简单,他只提供一个核心slf4j api(就是slf4j-api.jar包),这个包只有日志的接口,并没有实现,所以如果要使用就得再给它提供一个实现了些接口的日志包,比 如:log4j,common logging,jdk log日志实现包等,但是这些日志实现又不能通过接口直接调用,实现上他们根本就和slf4j-api不一致,因此slf4j又增加了一层来转换各日志实现包的使 用,当然slf4j-simple除外。其结构如下: slf4j-api(接口层) | 各日志实现包的连接层( slf4j-jdk14, slf4j-log4j) | 各日志实现包 所以,结合各日志实现包使用时提供的jar包情况为: SLF4J和logback结合使用时需要提供的jar:slf4j-api.jar,logback-classic.jar,logback-core.jar SLF4J和log4j结合使用时需要提供的jar:slf4j-api.jar,slf4j-log412.jar,log4j.jar SLF4J和JDK中java.util.logging结合使用时需要提供的jar:slf4j-api.jar,slf4j-jdk14.jar SLF4J和simple(SLF4J本身提供的一个接口的简单实现)结合使用时需要提供的jar:slf4j-api.jar,slf4j-simple.jar 当然还有其他的日志实现包,以上是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些。 注意,以上slf4j和各日志实现包结合使用时最好只使用一种结合,不然的话会提示重复绑定日志,并且会导致日志无法输出。 slf4j-api.jar:对外提供统一的日志调用接口,该接口具体提供的调用方式和方法举例说明: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ester.class); //通过LoggerFactory获取Logger实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接口里的统一的调用方法,各具体的日志系统都有实现这些方法 logger.info("testlog: {}", "test"); logger.debug("testlog: {}", "test"); logger.error("testlog: {}", "test"); logger.trace("testlog: {}", "test"); logger.warn("testlog: {}", "test"); } } 如果系统中之前已经使用了log4j做日志输出,想使用slf4j作为统一的日志输出,该怎么办呢? 如果之前系统中是单独使用log4j做为日志输出的,这时再想使用slf4j做为日志输出时,如果系统中日志比较多,此时更改日志输出方法肯定是不太现实的,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log4j-over-slf4j.jar将使用log4j日志框架输出的日志路由到slf4j上来统一采用slf4j来输出日志。 为什么要使用SLF4J? slf4j是一个日志接口,自己没有具体实现日志系统,只提供了一组标准的调用api,这样将调用和具体的日志实现分离,使用slf4j后有利于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更换具体的日志系统,比如,之前使用的具体的日志系统为log4j,想更换为logback时,只需要删除log4j相关的jar,然后加入logback相关的jar和日志配置文件即可,而不需要改动具体的日志输出方法,试想如果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当你的系统中日志输出有成千上万条时,你要更换日志系统将是多么庞大的一项工程。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面向公众使用的组件或公共服务模块,那么一定要使用slf4的这种形式,这有利于别人在调用你的模块时保持和他系统中使用统一的日志输出。 slf4j日志输出时可以使用{}占位符,如,logger.info("testlog: {}", "test"),而如果只使用log4j做日志输出时,只能以logger.info("testlog:"+"test")这种形式,前者要比后者在性能上更好,后者采用+连接字符串时就是new 一个String 字符串,在性能上就不如前者。 2.log4j(log for java) Log4j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通过使用Log4j,我们可以控制日志信息输送的目的地是控制台、文件、GUI组件,甚至是套接口服务器、NT的事件记录器、UNIX Syslog守护进程等;我们也可以控制每一条日志的输出格式;通过定义每一条日志信息的级别,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控制日志的生成过程。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这些可以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来灵活地进行配置,而不需要修改应用的代码。 如何使用? 引入jar,使用log4j时需要的jar为:log4j.jar。 定义配置文件log4j.properties或log4j.xml 在具体的类中进行使用: 在需要日志输出的类中加入: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Tester.class); //通过Logger获取Logger实例 在需要输出日志的地方调用相应方法即可:logger.debug(“System […]
View Details1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在对安卓手机APP抓包时,出现的HTTPS报文通过MITM代理后证书不被信任的问题。(工作中在抓取12306请求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之前的推送讲过,通常要抓取HTTPS加密的数据包,一般使用Charles或者Fiddler4代理HTTP请求,配置证书信任后,便可拿到明文报文。但是由于Charles证书和Fiddler证书并非证书机构颁发的目标站点的合法证书,所以会不被信任。同样的道理,之前说过的神器Packet Capture也存在该问题。 对使用Charles等工具进行中间人代理抓取HTTPS请求不会的请看之前的推送: 阅读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解决方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用的工具是:Xposed+JustTrustMe (安卓手机需要Root,该方法有手机变砖风险,建议在模拟器下操作) XposedInstaller(xposed框架)是一款可以在不修改APK的情况下影响程序运行(修改系统)的框架服务,基于它可以制作出许多功能强大的模块,且在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同时运作。 JustTrustMe是Github上的一个开源工程,他是一个Xposed模块,用来禁止SSL证书验证。以下是其简介。 JustTrustMe:An xposed module that disables SSL certificate checking. This is useful for auditing an appplication which does certificate pinning. Xposed安装器下载地址 安卓5.0版本以下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EToAvJ 密码:uiu8 安卓5.0版本以上下载地址: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pingming/xposedinstaller.apk JustTrustMe Relese版本下载地址: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pingming/JustTrustMe.apk github:https://github.com/Fuzion24/JustTrustMe/releases 以下是安装步骤: 1 安装Xposed安装器 2 安装Xposed框架 安装过程需要Root权限,完成后重启。 3 安装JustTrustMe 4 安装完成后打开模块选项 勾选JustTrustMe,重启即可。 至此,完成配置,再加上之前的Charles或者Fiddler4的HTTPS配置,就能抓取HTTPS请求了。 3 最后 最后再强调一次,安装Xposed是有风险的,请尽量在模拟器中操作。 文中的Xposed下载链接主要是针对于安卓5.0以下的机器,是在夜神模拟器安卓4.4版本测试通过,其他版本使用大同小异,请自行查找合适版本安装使用。 from:https://www.cnblogs.com/pingming/p/10846068.html
View Details原博客地址:https://www.52pojie.cn/thread-967606-1-1.html 抓包的重要性 网络抓包,是Android应用逆向分析的重中之重,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个APP,不知道从何入手分析,往往是从抓包开始,先弄清楚他与服务器通信的内容,如果一目了然,我们完全可以照搬,自行写一个程序来模拟,如果有一些加密字段和随机字段,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从抓包中了解到一些关键的URL和session之类的信息,然后再反编译分析代码的时候,这些字符串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定位关键代码所在之处。 Fiddler的使用 Fiddler简直是HTTP抓包分析的神器,比Chrome等浏览器自带的调试工具高不知道哪去了,浏览器自带的调试工具,基本只能查看包内容,而Fiddler除了查看,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格式化,观赏效果真的不要太爽。除了“看”数据包,它还可以一键重发HTTP请求,修改请求内容并重发HTTP请求,拦截修改数据包,返回预设的欺骗性内容等,还可以编写脚本进行更高级的自动化处理。 废话不多说,到Fiddler官网下载安装:https://www.telerik.com/fiddler 接下来,我们要开启Fiddler的HTTPS抓包功能,否则只能看到HTTP请求的内容,而HTTPS请求则是密文。 在Fiddler中点击 [Tools] — [Options] — [HTTPS] 勾选如下设置: 然后在 [Connections] 选项卡中勾选 [Allow remote computers to connect],我们知道Fiddler默认在8888端口开启HTTP/HTTPS代{过}{滤}理服务,不管是Android、IPhone还是PC等等设备和程序,只要设置了HTTP/HTTPS代{过}{滤}理,流量从Fiddler走,就可以抓包分析。此处开启远程访问,使得我们的Android/Iphone手机可以在WLAN设置上设置它为HTTP/HTTPS代{过}{滤}理,从而手机上的应用的HTTP/HTTPS流量将从Fiddler走,Fiddler就能捕获它们。 然后确保手机和PC在同一个局域网中,然后在手机上设置WLAN代{过}{滤}理,此处我的PC内网IP地址是192.168.1.100,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 然后我们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http://192.168.1.100:8888 下载Fiddler根证书并安装 这是Fiddler解密HTTPS通信的关键,Fiddler对HTTPS包解密的原理是中间人攻击,对客户端声称自己的服务端,对服务端声称自己的客户端,两头欺骗。当然要想欺骗成功,前提是让客户端信任自己的根证书,接下来就可以愉快的观看HTTPS请求明文内容了。 畅快的抓包 Fiddler这个抓包方法,不仅对Android有用,对IPhone也有用。接下来在手机上,无论是打开浏览器,打开手机上的应用,应用内嵌的WebView,我们都可以在Fiddler中看到HTTP/HTTPS请求内容,但细心查看就会发现,还是有的HTTP包装不到。一般能抓到包的几种情况: Android内置浏览器 应用内置WebView 应用使用URLConnection或OkHttp发起HTTP请求 抓不到包,很可能目标APP使用了其它HTTP Client,比如自带一个libcurl的so,那样最终调用的是系统的Socket API,WLAN上设置的HTTP/HTTPS代{过}{滤}理对它无效,但其实这种情况很少,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应用,都是使用URLConnection和OkHttp,尤其是近些年的应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OkHttp,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抓到包,如果抓不到,很可能是应用自己进行了额外的SSL证书校验工作,根据情况再特殊分析特殊处理。 注意!Android7.0以后抓包失败 以前我一直都是在Android5.1的手机上抓包分析应用,屡试不爽,但是近来使用Android7.1和Android8.1的手机,发现按照上面设置以后,尽管向Android导入了Fiddler的根证书,还是没法抓到HTTPS包的内容。 以 [云闪付] 为例,具体表现为APP中的WebView无法打开内容,和网络断开了一般,Fiddler中可以看到大量的CONNECT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回顾之前我们总结的Fiddler抓不到包的原因 《Windows抓包指南(二):Fiddler抓不到的包是怎么回事?》可以猜想,很可能在Android7.0以及以后的版本,即便是导入了Fiddler根证书,但是APP的URLConnection、OkHttp、WebView,仍然不信任系统中导入的Fiddler根证书。 验证猜想 自行编写Android应用,分别使用URLConnection、OkHttp发起HTTPS请求,用WebView打开HTTPS的网页,看看出了什么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try { OkHttpClient client = new OkHttpClient();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Builder() .url("https://www.csdn.net") .build(); Response response = client.newCall(request).execute(); String back_data = response.body().string(); } catch (Exception e){ Log.e("TestHttp", e.toString()); } |
运行后果然抛出了异常: javax.net.ssl.SSLHandshakeException: java.security.cert.CertPathValIDAtorException: Trust anchor for certification path not found. 不出所料,和我们之前在Windows上分析的情况一样,客户端并不信任我们导入系统的Fiddler根证书,那为什么在Android6.0及以前能正常工作呢?经过查阅资料,这个改动果然是从Android7.0开始的。 查看Android官方文档说明:https://developer.android.com/training/articles/security-config.html By default, secure connections (using protocols like TLS and HTTPS) from all apps trust the pre-installed system CAs, and apps targeting Android 6.0 (API level 23) and lower also trust […]
View Details创建软链接
|
1 |
ln -s /www/jthycore/Upload /www/jthycore/wwwroot/ |
删除软链接
|
1 |
rm -rf /www/jthycore/wwwroot/Upload |
View Details
log4net .NET Core 版使用,log4net 2.0.7版发布也有一段时间了,从2.0.6 版开始就已经支持.NET Core。 之前有介绍NLog .NET Core版的使用,ASP.NET Core 开发-Logging 使用NLog 写日志文件。 ASP.NET Core已经内置了日志支持,可以轻松输出到控制台。使用log4net 将日志写入到文件及输出控制台。 .NET Core项目使用 新建一个 .NET Core 项目,选择控制台应用程序。 添加引用: Install-Package log4net 使用简单配置,将日志输出至控制台,跟之前.NET 版本略微有些区别,需要指定Repository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LoggerRepository repository = LogManager.CreateRepository("NETCoreRepository"); // 默认简单配置,输出至控制台 BasicConfigurator.Configure(repository); ILog log = LogManager.GetLogger(repository.Name,"NETCorelog4net"); log.Info("NETCorelog4net log"); log.Info("test log"); log.Error("error"); log.Info("linezero"); Console.ReadKey(); } |
运行程序显示如下: 下面增加配置,让其输出至文件。 在项目中添加一个配置文件,这里添加一个log4net.config ,内容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 This section contains the log4net configuration settings --> <log4net> <appender name="ConsoleAppender" type="log4net.Appender.ConsoleAppender"> <layout type="log4net.Layout.PatternLayout" value="%date [%thread] %-5level %logger - %message%newline" /> </appender> <appender name="FileAppender" type="log4net.Appender.FileAppender"> <file value="log-file.log" /> <appendToFile value="true" /> <layout type="log4net.Layout.PatternLayout"> <conversionPattern value="%date [%thread] %-5level %logger [%property{NDC}] - %message%newline" /> </layout> </appender> <appender name="RollingLogFileAppender" type="log4net.Appender.RollingFileAppender"> <file value="logfile/" /> <appendToFile value="true" /> <rollingStyle value="Composite" /> <staticLogFileName value="false" /> <datePattern value="yyyyMMdd'.log'" /> <maxSizeRollBackups value="10" /> <maximumFileSize value="1MB" /> <layout type="log4net.Layout.PatternLayout"> <conversionPattern value="%date [%thread] %-5level %logger [%property{NDC}] - %message%newline" /> </layout> </appender> <!-- Setup the root category, add the appenders and set the default level --> <root> <level value="ALL" /> <appender-ref ref="ConsoleAppender" /> <appender-ref ref="FileAppender" /> <appender-ref ref="RollingLogFileAppender" /> </root> </log4net> </configuration> |
这里定义了三个 Appender,都会起作用,然后日志级别ALL 所有的日志都会记录。 更改Program.cs 代码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LoggerRepository repository = LogManager.CreateRepository("NETCoreRepository"); <strong>XmlConfigurator.Configure(repository, new FileInfo("log4net.config"</strong><strong>));</strong> ILog log = LogManager.GetLogger(repository.Name,"NETCorelog4net"); log.Info("NETCorelog4net log"); log.Info("test log"); log.Error("error"); log.Info("linezero"); Console.ReadKey(); } |
加了指定配置文件。运行程序会生成一个文件夹和一个文件,因为重新定义了ConsoleAppender,控制台输出也有所不同。 ASP.NET Core项目使用 在ASP.NET Core 使用也是一样,可以在Program.cs或Startup.cs 中指定Repository,然后控制器或中间件中获取对象使用。 以下代码是在Startup 构造函数中初始化log4ne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ublic class Startup { public static ILoggerRepository repository { get; set; } public Startup(IHostingEnvironment env) { var builder = new ConfigurationBuilder() .SetBasePath(env.ContentRootPath) .AddJsonFile("appsettings.json", optional: true, reloadOnChange: true) .AddJsonFile($"appsettings.{env.EnvironmentName}.json", optional: true) .AddEnvironmentVariables(); Configuration = builder.Build(); repository = LogManager.CreateRepository("NETCoreRepository"); XmlConfigurator.Configure(repository, new FileInfo("log4net.config")); } |
然后在Configure 中加了一个记录日志
|
1 2 3 4 |
public void Configure(IApplicationBuilder app, IHostingEnvironment env, ILoggerFactory loggerFactory) { var log = LogManager.GetLogger(repository.Name,typeof(Startup)); log.Info("test"); |
在HomeController 也增加了:
|
1 2 3 4 5 6 7 |
private ILog log = LogManager.GetLogger(Startup.repository.Name, typeof(HomeController)); public IActionResult Index() { log.Info("index view"); log.Error("Controller Error"); return View(); } |
运行应用结果如下,然后对应的文件会有日志记录。 对于输出中文乱码,需要增加编码引用,以及代码。NLog 那篇文章有介绍。写到日志文件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文档: http://logging.apache.org/log4net/release/manual/configuration.html http://logging.apache.org/log4net/release/config-examples.html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击“推荐”,谢谢。 ASP.NET Core 3.1 新书发布 《ASP.NET Core项目开发实战入门》 京东当当淘宝 GitHub:https://github.com/linezero 博客示例代码GitHub:https://github.com/linezero/Blog from:https://www.cnblogs.com/linezero/p/log4net.html
View Details“System.IO.FileNotFoundException:“Could not load file or assembly 'ClassLibrary2,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null'.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在 .net 程序开发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反射,最近在开始慢慢接触 .netCore。Core 反射的语法也是一样的,所以写下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运行,就弹出了开头的 异常。 项目结构如下 ClassLibrary3 是一个接口
|
1 2 3 4 5 6 7 |
namespace ClassLibrary3 { public interface IClass1 { void Print(); } } |
ClassLibrary2 是 ClassLibrary3 的实现
|
1 2 3 4 5 6 7 8 9 10 |
namespace ClassLibrary2 { public class Class1:IClass1 { public void Print() { Console.WriteLine("Print....."); } } } |
主程序通过反射获取到到类型并创建对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Assembly assembly = Assembly.Load(new AssemblyName("ClassLibrary2")); Type type = assembly.GetType("ClassLibrary2.Class1"); var instance = (IClass1)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 instance.Print(); Console.ReadLine(); } } |
这代码都这里没有问题,但是执行的时候却抛出了 开篇的异常。仔细检查了下,ClassLibrary2 生成的 dll 确认已经是复制到了主程序目录下。 刚开始接触Core 也没有系统去熟悉,最后经过多方努力后,发现在主程序项目下有个 deps.json 的文件 文件内容是这样的(里面没有 ClassLibrary2 因为我们没有在项目中引用 ClassLibrary2) 然后想着 那异常提示找不到路径,那我们在这里配置下不久可以了? 然后改成如下: 这时候我们运行程序: 完美! from:https://www.cnblogs.com/mengtree/p/7139108.html
View Details前言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 参照着Kubernetes官方文档, 对其安装部署进行讲解. Kubernetes更新迭代很快, 书上、网上等教程可能并不能适用于新版本, 但官方文档能. 阅读这篇文章你能收获到: 如何阅读Kubernetes官方安装指南并搭建一个Kubernetes环境. Kubernetes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过常见的坑. 阅读本文你需要: 熟悉Linux命令. 知道Kubernetes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然装它干啥(ಥ_ಥ)). 知道Docker 器材准备 文档链接: Before you begin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服务器 2 操作系统: Linux(centos7, 其它操作系统也可, 安装过程类似, 可参考官方文档) 机器配置: CPU >= 2, 内存 >= 2G 从官网找到kubeadm安装文档入口, 文档很详细. 英文阅读没有障碍的读者推荐直接查看英文文档, 中文文档不全且更新不及时安装时可能存在问题. 前期准备 笔者已经预先安装好了两台虚拟机, centos7(CPUx2, 内存2.5G). 并在路由器上固定了这两个虚拟机的IP地址. 修改hostname
|
1 2 3 |
[root@k8s-master ~]$ vim /etc/hostname # 修改hostname [root@k8s-master ~]$ vim /etc/hosts # 将本机IP指向hostname [root@k8s-master ~]$ reboot -h # 重启(可以做完全部前期准备后再重启) |
修改后, 两台虚拟机的配置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in k8s-master [root@k8s-master ~]$ cat /etc/hostname k8s-master [root@k8s-master ~]$ cat /etc/hosts | grep k8s 10.33.30.92 k8s-master 10.33.30.91 k8s-worker # in k8s-worker [root@k8s-worker ~]$ cat /etc/hostname k8s-worker [root@k8s-worker ~]$ cat /etc/hosts | grep k8s 10.33.30.92 k8s-master 10.33.30.91 k8s-worker |
确认MAC和product_uuid的唯一性 文档链接: Verify the MAC address and product_uuid are unique for every node
|
1 2 |
[root@k8s-master ~]$ ifconfig -a # 查看MAC [root@k8s-master ~]$ cat /sys/class/dmi/id/product_uuid # 查看product_uuid |
注: 如果你的centos7没有ifconfig命令, 可以执行yum install net-tools进行安装. 配置防火墙 文档链接: Check required ports 由于是本地内网测试环境, 笔者图方便, 直接关闭了防火墙. 若安全要求较高, 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放行必要端口.
|
1 2 |
[root@k8s-master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关闭服务 [root@k8s-master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禁用服务 |
[…]
View Details一. k8s介绍 1. 是什么 kubernetes:古希腊“舵手”的意思(指引鲸鱼-docker) Production-Grade Container Orchestration:生产级别的容器编排系统 is an open-source system for automating deployment, scaling, and management of containerized applications: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开源系统 2. 发展历程 google内部使用十年之久的大规模机器管理系统-Borg,k8s是其他开源版本。 2014年6月 谷歌在旧金山的发布会为这款新的开源工具揭牌 2015年4月:google发布论文,高调宣传k8s 2015年7月:发布1.0版本 2015-2016:1.0-1.5,主要发布了五个版本 2017年: 相继推出 1.6、1.7、1.8、1.9,围绕稳定性、性能和平台的 cloud availability 做了改进 2018年3月27日,v1.10 发布。此版本持续增强了 Kubernetes 2018年6月28 日,v1.11 发布。此版本增强了网络功能、可扩展性与灵活性。Kubernetes 1.11 功能的更新为任何基础架构、云或内部部署都能嵌入到 Kubernetes 系统中增添了更多可能性的成熟性、可扩展性以及可插拔性,并在存储、安全、网络增强了其稳定性 2018年9月28日,v1.12 发布。此版本新增了两个备受期待的功能,Kubelet TLS Bootstrap 和对 Azure 虚拟机规模集支持(并已达到 GA 阶段)。同时该版本在安全性和 Azure 等关键功能上作出了改进; 2018年12月4日,v1.13发布。此版本的三个主要特性已逐渐过渡到 GA。此版本中的显着特征包括:使用 kubeadm 简化集群管理、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CSI)、以 CoreDNS 作为默认 DNS 大约每100天更新一次,如今已是 V 1.15.0版本(2019.7.17) 3. 特点 一切以服务为中心 自动化:自我扩展、自我诊断 底层不仅仅依赖docker,还支持Rocket 不局限于语言,对现有代码、框架没有任何侵入 4. 功能 基于容器的、一站式的分布式平台和分布式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是生产环境的容器编排,包括: 滚动升级 在线扩缩容 资源自动调度 资源配额管理 服务注册、服务发现 负载均衡 故障发现和自我修复 5. 为什么要用k8s 容器逐渐替代宿主机,k8s是业界广泛认可和看好的容器分布式解决方案 […]
View Details摘要
想要把一个复杂的微服务项目部署到K8S上去,首先我们得学会把单个SpringBoot应用部署上去。今天我们来讲下如何把SpringBoot应用部署到K8S上去,和使用Docker Compose部署非常类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准备
学习本文需要有一些K8S基础,对K8S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如下的文章。
《K8S太火了!花10分钟玩转它不香么?》
《自从上了K8S,项目更新都不带停机的!》
今天需要用fiddler抓iphone上安装的app包,ios 12.3.1 电脑端用的360浏览器,手机端用的safari 具体步骤如下 1、电脑连入wifi,记下电脑端的ip地址备用 2、手机与电脑连入同一个wifi,代理服务器IP填电脑IP,端口8888 3、打开fiddler,菜单栏依次点击Tools -->Options -->HTTPS 按下图操作,完成电脑端证书的安装 4、Tools -->Options -->Connections如下图设置,完成后重启fiddler。 5、iphone手机端用safari浏览器访问 http://192.168.100.66:8888, 点击连接下载证书到手机 6、手机设置 -->通用 -->描述文件与设备管理,安装证书 7、设置 -->通用 --> 关于本机 -->证书信任设置,打开开关 网上文章都没说到iphone需要打开这个开关才能抓到app中的https数据 否则抓包显示Tunnel to,无法获取数据,手机浏览器打开https网址报非私人连接 from:https://blog.csdn.net/dandanben/article/details/102703034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