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 string userAgent = Request.UserAgent == null ? "无" : Request.UserAgent; LblOS.Text=this.GetOSNameByUserAgent(userAgent);——通过下面的代码来获得用户的OS类型 LblIP.Text = Request.UserHostAddress; //获取IP LblBrs.Text = Request.Browser.Browser + Request.Browser.Version; //获取浏览器的类型及版本号 LblLanguage.Text = Request.UserLanguages[0]; //获取用户操作系统的语言 } catch (Exception ex) { Response.Write(ex.Message); } FROM:http://www.cnblogs.com/zhukezhuke/archive/2010/07/10/1774735.html
View Details最近项目用到了条码打印等功能,所以顺便学习下条码的知识,目前网上这里信息确实很多,我也直接拿来用的。 只是在各位前辈的基础上,稍加整理,将多个案例结合到一起。有种小小的犯罪感,总是“站在巨人肩上窃取胜利果实” 本文案例实现了: 1.39条码生成功能 2.EAN-13条码生成功能 3.Code128条码生成功能 4.QR Code码制的二维条码生成 5.二维码制的解析功能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拿去用哦!!! 上个pp 代码不多解释,具体参考源码 http://files.cnblogs.com/qidian10/BarCodeTest.rar 关于二维条码的更多信息请参考:http://www.cnblogs.com/caichunsheng/archive/2011/06/09/2076263.html QR Code码是由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9月研制的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 它除具有一维条码及其它二维条码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可表示汉字及图象多种文字信息、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码制 QR Code Data Martix PDF 417 研制公司 Denso Corp. I.D. Matrix Inc. Symbol Technolgies Inc (日本) (美国) (美国) 码制分类 矩阵式 堆叠式 识读速度 30个/每秒 2~3个/秒 3个/秒 识读方向 全方位(360°) ±10° 识读方法 深色/浅色模块判别 条空宽度尺寸判别 汉字表示 13bit 16bit 16bit * 每一符号表示100个字符的信息。 超高速识读: 从QR Code码的英文名称Quick Response Code可以看出,超高速识读特点是QR Code码区别于四一七条码、Data Matrix等二维码的主要特性。由于在用CCD识读QR Code码时,整个QR Code码符号中信息的读取是通过QR Code码符号的位置探测图形,用硬件来实现,因此,信息识读过程所需时间很短,它具有超高速识读特点。用CCD二维条码识读设备,每秒可识读30个含有100个字符的QR Code码符号;对于含有相同数据信息的四一七条码符号,每秒仅能识读3个符号;对于Data Martix矩阵码,每秒仅能识读2~3个符号。QR Code码的超高速识读特性是它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等领域。 全方位识读: QR Code码具有全方位(360°)识读特点,这是QR Code码优于行排式二维条码如四一七条码的另一主要特点,由于四一七条码是将一维条码符号在行排高度上的截短来实现的,因此,它很难实现全方位识读,其识读方位角仅为±10°. 能够有效地表示中国汉字、日本汉字: 由于QR Code码用特定的数据压缩模式表示中国汉字和日本汉字,它仅用13bit可表示一个汉字,而四一七条码、Data Martix等二维码没有特定的汉字表示模式,因此仅用字节表示模式来表示汉字,在用字节模式表示汉字时,需用16bit(二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因此QR Code码比其它的二维条码表示汉字的效率提高了20%。 编码字符集: 1、数字型数据(数字0~9); 2、字母数字型数据(数字0~9;大写字母A~Z;9个其他字符:space ,$, %, *, +, -, ., /, :); […]
View Details引言 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用到队列。在许多web站点里,比如其中的email和SMS都是使用队列来异步发送通知。电子商务网站都是使用队列来存储订单,处理订单以及实现订单的分发。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系统也是使用队列来按某种顺序运行并发工作任务的。队列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有时可以创建在数据库里,而不是使用类似于MSMQ那样的特定的队列技术创建。使用数据库技术来运行一个高性能且高可扩展性的队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每天进入队列和从队列中提取的信息达到数百万行的时候,这个队列就很难维护了。我将向你展示在设计类似队列表时常犯的设计错误以及如何使用简单的数据库功能实现队列的最大性能和强大的可扩展性。 几点人 翻译于 5天前 0人顶 顶 翻译的不错哦! 首先让我们明确在队列表中遇到的挑战: 表的读写。在大负载下,入队列和出队列是相互影响而引起锁的竞争、事务死锁、IO超时等等。 当多个接收者试图从同一队列读数据时,它们随机地获取重复项,从而导致重复的处理过程。你需要在队列上实现一些高性能的行锁以至于并发接受器不会接收相同的数据项。 队列表需要以特定的顺序去存储行、以特定的顺序读取行数据,这是一个索引设计的挑战。尽管并不总是先进先出。间或顺序有较高的优先级,无论何时入栈都需要进行处理。 队列表需要以序列化的XML对象或者二进制形式存储, 这带来了存储和索引重建的挑战。由于数据表包含文本和/或二进制,所以你不能在队列表上重建索引。因此队列表每天变的越来越慢,最终查询开始时间超时,最后你不得不关闭服务并重建索引。 出队列的过程中,一批行数据被选中、更新,然后重新处理。你需要一个"State"列定义数据项的状体。出队列时,你只选择特定状态的数据项。现在State只是一个包含PENDING、PROCESSING、PROCESSED、ARCHIVED等元素的集合。结果是你不能在"State"列上创建索引,原因是安全性差。队列中可以有成千上万行具有相同的状态。因此 任何由扫面索引的出队列操作都会导致CPU和IO资源紧张以及锁竞争。 在出队列过程中,你不只是从表中移出行,原因是容易引起存储残片。进而,你需要重新订单/任务/通知N次以防止他们在第一次尝试中失败。这意味着行数据需要更长的存储周期、索引持续增长和出队列越来越慢。 你不得不归档以队列表中处理过的数据项到不同的表或者数据库,以保持主队列表的精简。这意味着需要移动大量的具有特殊状态的行到另一个数据库。大量的数据移动产生了的存储碎片,而表的高频度碎片整理降低入栈和出栈的性能。 你需要24X7的工作。你不可能关闭服务而归档大量行数据。这意味者在不影响入栈和出栈,你不得不持续的归档行数据。 如果您已实现这样的队列表,你可能已经遇到了以上挑战中的一个或者更多。本文将给你一个关于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一些技巧,以及如何设计和维护一个高性能的队列表。 漠天 翻译于 4天前 0人顶 顶 翻译的不错哦! SQL Server典型队列 下面以常见的队列类型为例,看看在并发负载时的情况. 01 CREATE TABLE [dbo].[QueueSlow]( 02 [QueueID] [int] IDENTITY(1,1) NOT NULL, 03 [QueueDateTime] [datetime] NOT NULL, 04 [Title] [nvarchar](255) NOT NULL, 05 [Status] [int] NOT NULL, 06 [TextData] [nvarchar](max) NOT NULL 07 ) ON [PRIMARY] 08 GO 09 CREATE UNIQUE CLUSTERED INDEX [PK_QueueSlow] ON [dbo].[QueueSlow] 10 ( 11 [QueueID] ASC 12 ) 13 GO 14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IX_QuerySlow] ON [dbo].[QueueSlow] 15 ( 16 [QueueDateTime] ASC, 17 [Status] ASC 18 ) 19 INCLUDE ( [Title]) 20 GO 该队列中使用QueueDateTime排序来模拟先进先出的队列结构 . QueueDateTime不一定非得是对象加入队列的时间,而是其将要被处理的开始时间 于是保证了先进先出的次序关系. TextData字段是为了保存进行负载测试的大字段设计的. 表中使用QueueDateTime 的非聚簇索引以加速队列操作速度 首先,插入大约4万行大约500兆数据量的记录,其中每行的负载数大小各不相同. 01 set nocount on 02 declare @counter int 03 set @counter = 1 04 while @counter < @BatchSize 05 begin 06 insert into [QueueSlow] (QueueDateTime, Title, Status, TextData) 07 select GETDATE(), 'Item no: ' + CONVERT(varchar(10), @counter), 0, […]
View Details本文的作者Eliot Horowitz是MongoDB的创始人和技术总监。 在一个科技公司里,软件技术经理用在编程上的时间应该不低于总工作时间的30%。无论是管理一个团队,还是一个分部,还是整个公司,当技术经理用在编程上的时间低于30%时,他执行职责的能力就会发生严重退化。 我的这个断言可能跟那些我看到的想成为团队首领的软件程序员们期望的情况完全相反。每次晋升,程序员们都期待花在编码上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当从 “leader”爬到“经理”职位时,就应该彻底脱离编码活动。而且,他们期望以一种“动口/眼不动手”的方式来保持对代码库的熟悉。再上级的领导就跟编 码完全没关系了(如果有的话)。 大概一年前,当时我的时间被越来越多的其它事情占用,例如招聘,管理,开会等;我就发现,作为一个技术首领,当花在编程上的时间低于某个比例后,管 理效果和工作效率就会出现问题。之前我写过一篇短博客阐述过这种体验和观点,但没有展开具体的描述。这里,我将会对这个观点展开更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要坚持编程活动 很多人认为,做为管理者,应该退出战斗第一线,专注于大战略和管理工作。当然,管理者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这种事情上是应该的。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 行业里,因为我们允许或要求管理者几乎不再去编程,现实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旦一个人停止编码,他和程序员们关心的事物之间的重要联系就会退化。当 这种情况发生时,决策,计划和干群关系就会出问题,从而瓦解了将技术人员提升到管理职位的良好愿望基础。 项目开发评估能力 程序员的百宝箱中最重要的一个绝活就是估计工期。如果没有准确预估的能力,整体计划是不可能正确的出台的。大家也知道,做为一个族群,程序员们对工 期的估计是臭名昭著的。糟糕的不能再糟,事实上,当从程序员口中得到一个预估的数字后,公认的方法是将它乘以二。通常,程序员都会对开发工作抱有非常乐观 的态度,但如果我们使用“estimate traction”理论,就会发现,编程活动表现出特别易变的特征。因为我可以用很多方法实现一个功能,当我们在还没有深入细节之前,我们的估计就是不可 靠的。 技术债务 另外一个事情是,技术经理必须对技术债务给 项目造成的影响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如今,技术债务这个术语非常流行,常被用来当作争论是优先开发新功能还是先重构老代码的弹药。对“技术债务”这个词的内 涵熟悉的人通常最容易发起论战。作为技术经理,你不仅仅是要熟悉这个概念,它们会在你判断何时偿还技术债务的决策中起直接作用。经常写代码的经理拥有更多 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判断何时/如何做出这样的决策。 知情的连续性 我并不是随意选择30%的比率的。我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将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开发活动中,你很容易就能时刻掌握代码库的任何变化。如果时间太少,你对开发动态的掌握就是断断续续,无法连成线。一旦断了线,我就需要重新理顺脉络,由此得到的惩罚就是浪费了额外的时间。 分担责任 作为负责人,你不可能让所有决策都由你制定或由你批准。但你需要了解所有决策的前因后果和背景知识,来辅助这些决策。最终,你要为这些决策的后果负责,你对项目情况的掌控能力要能匹配你的这份责任。 积极参与编程赢得团队尊敬 大家需要明白: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经理,你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服务,促进开发,确保他们完成任务。我曾在一篇博客里写过如何诊断和修复经理们有问题的干群关系。但是对于的管理程序员来说,你需要热爱编程。因为你的团队在编程,如果你在编程上做榜样,他们都会对你肃然起敬。 达到30%的障碍 尽管付出了最大努力,我仍然在保持30%的编码时间上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包括下面这些: 工作繁多:在一个创业公司里,你总有忙不完的工作需要去做,即使在公司有规模、壮大后,如何对众多都很重要的事情排优先级也是一种考验。技术经理有很多职责,完全会占满他的70%的时间。下面就是一些: 领导和照顾团队:这是一个技术经理的第一要务。你已经不能够只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你要为你的团队能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负责。指导团队任务,解决纷争,思考如何优化工作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这都需要时间。 做决策:随着职权的增加,技术经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各种各样战略上的统筹和计划等事务上。起初,也许只是一些技术方面的决策,但之后,产品开发和竞争策略方面的事务将会占去很大一部分。 招聘:经理,总监,副总们,CTO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有时需要迅速组建。一个好的招聘高手能带来很大帮助,技术经理在这样的事情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好的技术经理会活跃的跟上级保持沟通,不断的将自己团队中的优秀人士推荐出去。 客户:随着技术经理职权的增加,他们经常会对外抛头露面。他们会被带去参加“推销会”,期望他能带去一些有深度的话语。或当重要客户不高兴时被叫去灭火。 公关:资深技术经理会把一部分时间奉献给公开演讲,写博客,或者报刊上发表文章。不论你在这些活动中出了多少力,这些写作、编辑、排练、差旅、出席活动等都是花费时间的。 夺回时间:上面我说的这些活动都是一个技术经理应该投入时间的事情。下面要说的是我从经验中发现的一些陷阱,是它们在阻挡我努力保持20%最低限度的编码时间,至今仍站在我面前,妨碍我重回30%的目标。 不勇于说不:高成就意味着要努力工作;然而,做事要稳妥,一个技术经理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当你的团队负担过重或接近这种状态时要勇于说不。如果你这个时候不说不,其他人就会开始对你的计划和工期承诺指手划脚。 开会:有一个巨大的家庭手工业行业都在为如何高效的开会出谋划策,这是有其自身原因的。我的职业生涯中浪费在会议中的时间算是最多的了。尤其是不断的面试或出席必须由团队首领出席的会议。 失败的策略 当在探索如何夺回我的编码时间时,有很多的方法并不奏效。 少睡:这种方式虽然对我有巨大的诱惑,但其实牺牲睡眠时间没有一点效果。你的大脑需要休息,缺少睡眠会影响情绪并降低工作效率。 只看头文件:我以为这种方法可行,但实践中,只看提交的C++代码的头文件对你的管理工作的帮助甚少。 专一:作为团队首领,你只关注代码库里的一个项目也许是可以的,但对于总监或更高级别的人来说,你应该对负责的所有东西都要熟悉、了解。 委托:有时候为了多做工作,会将一些事情随意的交给他人做,但实际上一些像写报告这样的事情你一定要认真嘱咐才行。 成功的策略 尽管走了很多死胡同,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成功的方法: 时间分段:我的日程表上没有被预先分配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想起来这也是很显然的。于是我专门为编程特地分出一些时间段。实践中,这些时间段经常会被重新调整,虽然每周只挤出8小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委派:委派要有技巧,尤其是在你对如何执行抱有强烈想法并有能力去做时。有很多原因导致一个经理反对将任务委托他人,但事实上每个原因都应该被当作一个现存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没有什么比放手让一个你信赖的人替你主持一个会议能释放你更多的编码时间了。 工作时间:将时间分段,工作时间里尽量避免打扰。在这些时间段之间的时间里,我会干一些不重要或不需求注意力长期集中的事情。 最后几招 下面是一些经验建议,送给那些发现自己试图达到30%但无法接近的技术经理们: 学习如何读代码。跟写代码比起来,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技巧。 指定会议流程,对会议进程保持控制。不参加任何没有计划的会议。 用一台好用的电脑。你喜欢MacBook Air?不,别用它。 清楚如何访问一个开发环境,这样当有修改时可以快速测试。 记住你是把一小时分成5个时间段使用的人。如果有事情需要一小时,在日程表上标明。 20–30%是我自己的发现。你的也许跟我不同。评估你自己的(你修复一个紧急bug需要多少时间?你知道代码库中麻烦最多的程序是哪一块吗?随机找一段程序,看看你是否知道是做什么的。如果不能,说明你需要更多的时间)。 分类列出哪些事情什么时候做,哪些事情应该完成。(知道Getting Things Done (GTD)的人会看出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技巧。) 最后,我最近越来越喜欢把东西写到纸上。跟感觉上相反,打印出来的说明,把一些需要排优先级的任务列在纸上,或者是一段代码,经常的,它会成为把大量时间盯着屏幕的一种平衡。 我希望这些方法对你们有用。如果你有其它更好的技巧,请在评论里告诉我。谢谢。 本文由外刊IT评论网(www.vaikan.com)原创发表,文章地址:项目经理应该把30%的时间用在编程上, [英文原文:Engineering Managers Should Code 30% of Their Time ]
View Details你现在是坐在一个程序员旁边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在你读下面的段落之前,有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到一边去,问问他们两个问题并记录下答案。首先问他们“什么是设计模式?”然后再问“说出你能回忆的设计模式的名字。”确保你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问的,否则在一个房间的其他程序员会插话。如果你是个程序员,在阅读下面的段落之前先写下你的答案吧。 设计模式是用来解决软件开发中重复出现的问题,久经考验的方法。当程序员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时,他们通过应用合适的设计模式来解决问题。设计模式是 由最聪明的电脑科学家设计出来的,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它们被认为是好的方法。使用设计模式,程序员不需要自己想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编程难题,他们可以使用设 计模式。设计模式节约开发时间,能开发出更灵活,可靠和健壮的软件。设计模式重用了概念的想法,解决方法的设计理念,考虑了他人的使用。它是非常棒的想 法,让许多事情更合理了。 但事实是:设计模式已经(几乎)陨落了。 设计模式应用的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程序员在遇到重复出现的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如果程序员不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他们将不会知道已经有人解 决过类似的问题了,也不会知道还有设计模式的存在。他们不是应用设计模式来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是闭门造车,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花了更多 的时间却写出可靠性差的代码。 设计模式的陨落是因为大部分程序员不足够了解它们,要解决问题时不能意识那些重复出现的问题的存在。如果他们不能意识到问题,他们就不能用设计模式来解决问题。 在面试中我要求过几千个程序员解释设计模式背后的概念,让他们写下每个他们能够回忆起的设计模式的名字。但相当多的程序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设计模 式,或者他们的相关知识太薄弱,以致于就算碰到问题时,他们的知识也不够处理这些问题。很少的程序员可以说出他们对设计模式的理解。非常少的人知道多于四 五种。更少的人可以描述出设计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大多数程序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采用很普遍 的解决方法(设计模式)。 不了解设计模式的程序员们当读到用设计模式开发的代码时会感到迷惑。他们不能够理解其他程序员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面对这样一些非常普遍的问题时或者遇见设计模式的代码时,显得笨手笨脚。 设计模式也是一种通用语——一种程序员皆知的语言,可以用术语来阐述复杂的问题,便于让其他人明白。但设计模式已经陨落了;你不能用一种你不懂的语言来交流,大部分程序员都不能作为一种概念来使用它们。设计模式是一种很少人会说的通用语。 但设计模式还没有完全衰退,许多聪明的程序员仍然知道它们,使用它们。这些人是个例外。正是他们努力推广的结果,才能让MVC这个设计模式让所有程序员都熟知,就算是对设计模式知之甚少的人都熟知。 设计模式已经衰退了是因为大部分程序员没有意识到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许多雇主会考察应聘者对设计模式知识的理解。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程序 员,你应该对设计模式有深入的理解。你应该记住设计模式能够处理的问题,这样你碰到它们时,你能快速识别出它们。没有理由找捷径,也不能对它只一知半解。 去成为一个设计模式方面的专家吧——努力学习,成为真正的专家。我们需要更多的程序员成为设计模式方面的专家。如果有了足够的专家,可能有一天我们可以说 设计模式是一个成功。 原文链接: supercoders 翻译: 伯乐在线 – 唐小娟 译文链接: http://blog.jobbole.com/21578/
View Details开启WIN8的GUEST,关闭密码保护共享。 各电脑在同一个名称的工作。 XP不能是HOME版!按以下方法操作。 ***** 开始-运行-services.msc- 找到"server"服务,属性启动类型-"自动"-确定,然后在左边点"启动",确定. 组策略设置: 开始菜单运行-secpol.msc -安全设置-本地策略 用户权利指派- "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属性,删除里面的"所有用户组". 安全选项: 网络访问:不允许SAM 帐户的匿名枚举, 属性给"停用". 网络访问: 不允许 SAM 帐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属性给"停用". 网络访问: 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属性改为"经典 – 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用户管理—启动guest用户 点击桌面我的电脑右键-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把右边的guest用户属性"帐户已停用前面的钩去掉". 重启xp电脑
View Details用DataReader读取数据怎样判断当前记录的某列是否为空 : //调用: if (ReaderExists(dr, "Log_ID")) model.Log_DoctorID = GetInt(dr["Log_ID"]); /// <summary> /// 判断 DataReader 里面是否包含指定的列 /// </summary> /// <param name="dr"></param> /// <param name="columnName"></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bool ReaderExists(DbDataReader dr, string columnName) { int count = dr.Field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f (dr.GetName(i).Equals(columnNam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summary> /// 判断 DataReader 里面是否包含指定的列 /// </summary> /// <param name="dr"></param> /// <param name="columnName"></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bool ReaderExists2(DbDataReader dr, string columnName) { dr.GetSchemaTable().DefaultView.RowFilter = "ColumnName= '" + columnName + "'"; return […]
View Details当我第一次听说可以使用框架比如JUnit来进行单元测试的时候,我惊叹这真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概念。它取代了随机测试,使你可以保存你的测试代码,并按照需要随时运行它们。按照我的理解,关于单元测试并没有多少产生误解的可能。但是过去的几年中,我确实见过几种或多或少不太正确的单元测试使用方式。这里按照重要程度,列出5条: 1. 跟协作逻辑一起来测试算法。如果跟协作逻辑代码分离开来,那么算法逻辑是最容易测试的(参见选择性单元测试 – 代价和好处)。否则在你的逻辑被测试之前,你就不得不先进行诸如通过任务队列提交一个任务之类的工作。 任务队列部分只会使事情变得复杂。除非你想测试任务队列本身,否则你就应当把调用run方法时所执行的逻辑剥离开来,并对它进行单独测试。那样,不论是编码还是测试都会更易于编写和管理。 2. Mock测试太多。也许单元测试的最大好处就是它迫使你编写能够独立测试的代码。也就是说,你的代码会变得模块化。当你把你要处理的对象的周围的一切都模拟了,就没有什么能迫使你去把各部分分离开来。你会发现这样写出的代码,你很难在外围添加独立的部分 – 因为所有东西都纠缠在一起。Bill Wake最近发推说: ”真是讽刺 – 模拟测试框架越强大,你在改进设计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小。” 3. 不使用断言。有时我会看到一些测试,里面创建了一个对象,调用了一些方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它是在循环里这样做的,而且在创建和调用上会有些差异。但是,却没有用断言来做任何检查。这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 没有检查你的代码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工作的。当然,代码是运行了,但是仅此而已。如果抛出了一个异常,我们会注意到它,但是却不会验证其它任何事情。 4. 在测试代码中遗留print语句。我把这视为手工测试的后遗症 – 你希望看到对象的值来判断它们是否正确。但是所有的检查都应当使用断言来完成。如果单元失败了,你也能看到它,因为这个测试也会失败。当测试通过时,什么也不应当打印出来。在编写测试代码时,使用print语句有时是有用的。但是在需要用print的地方应当设置一个标志位,用来在进行测试的时候屏蔽它。 5. 查看日志信息,而不是运行结果。 还好这并不普遍,但是我却见过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开发人员这么干过。要知道,真正重要的是方法的运行结果,而不是日志中都打印了什么,因为即使代码中有错误,测试也可能会通过。好了,说的很明白了。 后面3个问题都很容易规避。头2个问题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会得到良好分离的代码。祝测试愉快! from:http://www.oschina.net/translate/5-unit-testing-mistakes
View Detail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
问题: zencart Strict standards: Only variables should be assigned by reference in jscript_zen_magiczoomplus.php 将符号&去掉就可以了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1777908/strict-standards-only-variables-should-be-assigned-by-reference-php-5-4 看手册第15章: 引用是什么 在 PHP 中引用意味着用不同的名字访问同一个变量内容。这并不像 C 的指针,它们是符号表别名。注意在 PHP 中,变量名和变量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名字。最接近的比喻是 Unix 的文件名和文件本身 - 变量名是目录条目,而变量内容则是文件本身。引用可以被看作是 Unix 文件系统中的紧密连接。 引用做什么 PHP 的引用允许你用两个变量来指向同一个内容。意思是,当你这样做时: <?php $a =& $b ?> 这意味着 $a 和 $b 指向了同一个变量。 注: $a 和 $b 在这里是完全相同的,这并不是 $a 指向了 $b 或者相反,而是 $a 和 $b 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同样的语法可以用在函数中,它返回引用,以及用在 new 运算符中(PHP 4.0.4 以及以后版本): <?php $bar =& new fooclass(); $foo =& find_var ($bar); ?> 注: 不用 & 运算符导致对象生成了一个拷贝。如果你在类中用 $this,它将作用于该类当前的实例。没有用 & 的赋值将拷贝这个实例(例如对象)并且 $this 将作用于这个拷贝上,这并不总是想要的结果。由于性能和内存消耗的问题,通常你只想工作在一个实例上面。 尽管你可以用 @ 运算符来关闭构造函数中的任何错误信息,例如用 @new,但用 &new 语句时这不起效果。这是 Zend 引擎的一个限制并且会导致一个解析错误。 引用做的第二件事是用引用传递变量。这是通过在函数内建立一个本地变量并且该变量在呼叫范围内引用了同一个内容来实现的。例如: <?php function foo (&$var) { $var++; } $a=5; foo ($a); ?> 将使 $a 变成 6。这是因为在 foo 函数中变量 $var 指向了和 $a 指向的同一个内容。更多详细解释见引用传递。 引用做的第三件事是引用返回。 引用不是什么 如前所述,引用不是指针。这意味着下面的结构不会产生你预期的效果: <?php function foo (&$var) { $var =& $GLOBALS["baz"]; } foo($bar); ?> 这将使 foo 函数中的 $var 变量在函数调用时和 $bar 绑定在一起,但接着又被重新绑定到了 $GLOBALS["baz"] 上面。不可能通过引用机制将 $bar 在函数调用范围内绑定到别的变量上面,因为在函数 foo 中并没有变量 $bar(它被表示为 $var,但是 $var 只有变量内容而没有调用符号表中的名字到值的绑定)。 引用传递 你可以将一个变量通过引用传递给函数,这样该函数就可以修改其参数的值。语法如下: <?php function foo (&$var) { $var++; } $a=5; foo ($a); // $a is 6 here ?> 注意在函数调用时没有引用符号 - 只有函数定义中有。光是函数定义就足够使参数通过引用来正确传递了。 以下内容可以通过引用传递: 变量,例如 foo($a) New 语句,例如 foo(new foobar()) 从函数中返回的引用,例如: <?php function &bar() { $a = 5; return $a; } foo(bar()); ?> 详细解释见引用返回。 任何其它表达式都不能通过引用传递,结果未定义。例如下面引用传递的例子是无效的: <?php function bar() // Note the missing & { $a = 5; return $a; } foo(bar()); foo($a = 5) // 表达式,不是变量 foo(5) // 常量,不是变量 ?> 这些条件是 PHP 4.0.4 以及以后版本有的。 引用返回 引用返回用在当你想用函数找到引用应该被绑定在哪一个变量上面时。当返回引用时,使用此语法: <?php function &find_var ($param) { /* ...code... */ return $found_var; } $foo =& find_var ($bar); $foo->x = 2; ?> 本例中 find_var 函数所返回的对象的属性将被设定(译者:指的是 $foo->x = 2; 语句),而不是拷贝,就和没有用引用语法一样。 注: 和参数传递不同,这里必须在两个地方都用 & 符号 - 来指出返回的是一个引用,而不是通常的一个拷贝,同样也指出 $foo 是作为引用的绑定,而不是通常的赋值。 取消引用 当你 unset 一个引用,只是断开了变量名和变量内容之间的绑定。这并不意味着变量内容被销毁了。例如: <?php $a = 1; $b =& $a; unset ($a); ?> 不会 unset $b,只是 $a。 再拿这个和 Unix 的 unlink 调用来类比一下可能有助于理解。 引用定位 许多 PHP 的语法结构是通过引用机制实现的,所以上述有关引用绑定的一切也都适用于这些结构。一些结构,例如引用传递和返回,已经在上面提到了。其它使用引用的结构有: global 引用 当用 global $var 声明一个变量时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到全局变量的引用。也就是说和这样做是相同的: <?php $var =& $GLOBALS["var"]; ?> 这意味着,例如,unset $var 不会 unset 全局变量。 $this 在一个对象的方法中,$this 永远是调用它的对象的引用。 <?php /** * (C) CopyRight 2008 MagicToolBox - www.magictoolbox.com - support@magictoolbox.com **/ require_once(DIR_FS_CATALOG . DIR_WS_MODULES . 'magictoolbox/magictoolbox_addons.php'); $mod = magictoolboxLoadModule('MagicZoomPlus'); $enabled = false; $main_page = isset($_REQUEST['main_page']) ? $_REQUEST['main_page'] : $_GET['main_page']; $cPath = isset($_REQUEST['cPath']) ? $_REQUEST['cPath'] : $_GET['cPath']; $products_id = isset($_REQUEST['products_id']) ? $_REQUEST['products_id'] : $_GET['products_id']; $scroll = false; if($mod->type == 'standard' && !$mod->params->checkValue('template', 'original') && $mod->params->checkValue('magicscroll', 'yes')) { $scroll = magictoolboxLoadModule('magicscroll'); $scroll->params->appendArray($mod->params->getArray()); $scroll->params->set('direction', $mod->params->checkValue('template', array('left', 'right')) ? 'bottom' : 'right'); } if(ZEN_MAGICZOOMPLUS_STATUS == 'true') { $enable_on_block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whats-new-block', 'No')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specials-block', 'No')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featured-block', 'No'); if($mod->type == 'standard') { if( (intval($cPath) > 0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category-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 category page (intval($products_id) > 0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product-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 product page ($main_page == 'products_new'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products-new-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main_page == 'products_all'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products-all-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main_page == 'advanced_search_result'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products-search-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 $enabled = true; } } elseif($mod->type == 'category' || $mod->type == 'circle') { if( (intval($products_id) > 0 && (!$mod->params->checkValue('use-effect-on-product-page', 'No') || $enable_on_block)) || // product page (intval($cPath) > 0 && $enable_on_block) || // category page ($main_page == 'products_new' && $enable_on_block) || ($main_page == 'products_all' && $enable_on_block) || ($main_page == 'advanced_search_result' && $enable_on_block) ) { $enabled = true; } } } if (!$GLOBALS["MAGICZOOMPLUS_HEADERS_LOADED"] && $enabled) { echo $mod->headers(DIR_WS_CATALOG . DIR_WS_TEMPLATE . 'jscript', DIR_WS_CATALOG . DIR_WS_TEMPLATE . 'css'); if($scroll) { echo $scroll->headers(DIR_WS_CATALOG . DIR_WS_TEMPLATE . 'jscript', DIR_WS_CATALOG . DIR_WS_TEMPLATE . 'css'); } $GLOBALS["MAGICZOOMPLUS_HEADERS_LOADED"] = true; } from:<a href="http://www.cnblogs.com/awinlei/archive/2013/03/13/2957058.html">http://www.cnblogs.com/awinlei/archive/2013/03/13/2957058.html</a> |
[PHP] ; PHP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工具,其功能还在不断地删减 ; 而php.ini的设置更改可以反映出相当的变化, ; 在使用新的PHP版本前,研究一下php.ini会有好处的 ;;;;;;;;;;;;;;;;;;; ; 关于这个文件 ; ;;;;;;;;;;;;;;;;;;; ; 这个文件控制了PHP许多方面的观点。为了让PHP读取这个文件,它必须被命名为 ; 'php.ini’。PHP 将在这些地方依次查找该文件:当前工作目录;环境变量PHPRC ; 指明的路径;编译时指定的路径。 ; 在windows下,编译时的路径是Windows安装目录。 ; 在命令行模式下,php.ini的查找路径可以用 -c 参数替代。 ; 该文件的语法非常简单。空白字符和用分号';’开始的行被简单地忽略(就象你可能 ; 猜到的一样)。 章节标题(例如 : [Foo])也被简单地忽略,即使将来它们可能 ; 有某种的意义。 ; ; 指示被指定使用如下语法: ; 指示标识符 = 值 ; directive = value ; 指示标识符 是 *大小写敏感的* – foo=bar 不同于 FOO = bar。 ; ; 值可以是一个字符串,一个数字,一个 PHP 常量 (如: E_ALL or M_PI), INI 常量中的 ; 一个 (On, Off, True, False, Yes, No and None) ,或是一个表达式 ; (如: E_ALL & ~E_NOTICE), 或是用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 foo" ). ; ; INI […]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