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Category Archives: Linux

CentOS 设置网络(修改IP&修改网关&修改DNS)

CentOS修改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1.80 这样就把IP地址修改为192.168.1.80(如果发现上不了网了,那么你可能需要把网关和DNS也改一下,后面会提到),但是当你重新启动系统或网卡之后,还是会变回原来的地址,这种修改方式只适用于需要临时做IP修改。要想永久性修改,就要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这个文件,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你的文件中没有的项,你可以手动添加):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描述网卡对应的设备别名 BOOTPROTO=static #设置网卡获得ip地址的方式,选项可以为为static,dhcp或bootp BROADCAST=192.168.44.255 #对应的子网广播地址 HWADDR="00:0C:29:6B:2E:7B"#对应的网卡物理地址 IPADDR=192.168.44.137 #只有网卡设置成static时,才需要此字段 NETMASK=255.255.255.0 #网卡对应的网络掩码 NETWORK=192.168.44.0 #网卡对应的网络地址,也就是所属的网段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设置此网络接口,设置为yes时,系统启动时激活此设备     CentOS修改网关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dev eth0 这样就把网关修改为192.168.1.1了,这种修改只是临时的,当你重新启动系统或网卡之后,还是会变回原来的网关。要想永久性修改,就要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这个文件,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你的文件中没有的项,你可以手动添加):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表示系统是否使用网络,一般设置为yes。如果设为no,则不能使用网络。 HOSTNAME=centos #设置本机的主机名,这里设置的主机名要和/etc/hosts中设置的主机名对应 GATEWAY=192.168.1.1 #设置本机连接的网关的IP地址。 **********上面的文件修改完要重新启动一下网卡才会生效:#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CentOS修改DNS 上面的都修改完之后,当你ping一个域名是肯能不通,但ping对应的IP地址是同的,这时我们需要修改一下DNS。修改DNS要通过修改/etc/resolv.conf这个文件: #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google域名服务器 nameserver 8.8.4.4 #google域名服务器 通过上面的所有设置,系统应该可以上网了。 如果centos系统建立在虚拟机之上,那么在设置虚拟机的网络时请选择‘网桥适配器’连接。   from:https://www.cnblogs.com/liuys635/p/11335594.html

龙生   23 Oct 2020
View Details

查看CentOS版本方法

有以下命令可以查看:   rpm -q centos-release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core-3.1-ia32:core-3.1-noarch:graphics-3.1-ia32:graphics-3.1-noarch Distributor ID: CentOS Description:    CentOS release 5.4 (Final) Release:        5.4 Codename:       Final 这个命令适用于所有的linux,包括Redhat、SuSE、Debian、Centos等发行版。 root@MyMail ~ # uname Linux root@MyMail ~ # uname -r 2.6.18-164.el5 [root@localhost ~]# uname -a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18-194.el5 #1 SMP Fri Apr 2 14:58:35 EDT 2010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以下二种方法适用于RedHat,CentOS root@MyMail ~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5.4 (Final) 登录到linux执行rpm -q redhat-release #rpm -q redhat-release 或CentOS root@MyMail ~ # rpm -q centos-release centos-release-5-4.el5.centos.1 当前centos 版本与redhat对应的版本的命令 # cat /proc/version Linux version 2.6.9-78.ELsmp (mockbuild@builder16.centos.org) (gcc version 3.4.6 20060404 (Red Hat 3.4.6-10)) #1 SMP Fri […]

龙生   23 Oct 2020
View Details

.NET Core2.1项目在Linux上使用验证码报Unable to load shared library 'gdiplus' or one of its dependencies

  解决方法 Centos 7 yum install libgdiplus-devel   from:https://www.cnblogs.com/asd14828/p/10837140.html?utm_source=tuicool

龙生   23 Oct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7/8-重建官方yum源

from:https://www.jianshu.com/p/cd1dfca70e85 CentOS8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8/8.5.2111/extras/x86_64/os/Packages/centos-release-stream-8.1-1.1911.0.7.el8.x86_64.rpm

龙生   23 Oct 2020
View Details

Linux查看和编辑文件

例如,要想test.txt文件添加内容"I am a boy",test.txt在当前目录中 方法一:vi编辑法 打开终端,输入vi test.txt 回车,按a或i进入编辑模式,输入 I am a boy,然后按esc键退出编辑模式,输入:wq保存并退出。 方法二:echo命令法 打开终端,输入echo ‘I am a boy’ >> ./test.txt 注:追加单行文本法 方法三:cat命令法 cat >> ./test.txt <<EOF I am a boy EOF 注:结尾的EOF要顶格,成对出现,可以其它字符代替。 方法四:cat编辑法 cat >> ./test.txt (回车后开始编辑输入内容) I am a boy. 按cntl+d组合键结束编辑。   VIM编辑器,可以新建文件也可以修改文件,命令为:vim  /usr/local/con.cfg 如果这个文件,以前是没有的,则为新建,则下方有提示为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则没有提示。 进入编辑器后,我们先按"I”,即切换到“插入”状态。就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光标,或空格、退格及回车等进行编辑内容了,和WINDOWS是一样的了。 当文本编辑结束之后,通常需要退出编辑器。退出编辑器又分为4种情况:保存退出、正常退出、不保存退出及强制退出。  按键盘左上角的"ESC",左下角的插入状态不见了 然后这时,我们输入“冒号”,即":"(不需双引号),在下方会出现冒号,等待输入命令,如图,我输入的是WQ。功能如下。 W:write,写入 Q:quit,退出 再回车,就保存退出了 其实,保存退出还有二个方法: A:在最后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x",也是一样的,即X=WQ。 B:最快捷的方法:按了ESC后,直接按shift+zz,或者切换到大写模式按ZZ,就可以保存退出了,即是按2下大写的Z。 可以用查看命令:cat查看其内容:cat  /usr/local/con.cfg 正常退出有个前提条件是:打开的文本文件在内容上没有被改动过。 按了ESC后再输入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q", 不保存退出的方法,很多时候打开了文件,或者修改了一些地方,才发现错了,非常需要不保存退出。 先按ESC,再输入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q!" 强制退出。这个实在是不应该做的操作,因为很操蛋! 先按ESC,再按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   参考: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495ba8410ff14d38b30ede01.html   from:https://www.cnblogs.com/bingle/p/9785621.html

龙生   25 Sep 2020
View Details

Linux查看文件内容的5种方式

目录 1. more指令 ——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2. less指令 —— 可以向前或向后查看文件内容 3. head指令 —— 查看文件开头的内容 4. tail指令 —— 显示文件尾部的内容 5. cat指令 —— 显示文件内容 1. more指令 ——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more指令会以一页一页的形式显示文件内容,按空白键(space)显示下一页内容,按Enter键会显示下一行内容,按 b 键就会往回(back)一页显示,其基本用法如下: more    file1             查看文件file1的文件内容; more   -num   file2    查看文件file2的内容,一次显示num行; more   +num   file3   查看文件file3的内容,从第num行开始显示; 2. less指令 —— 可以向前或向后查看文件内容 less指令查看文件内容时可以向前或向后随意查看内容; less指令的基本用法为: less   file1    查看文件file1的内容; less   -m    file2     查看文件file2的内容,并在屏幕底部显示已显示内容的百分比; 按空格键显示下一屏的内容,按回车键显示下一行的内容; 按  U  向前滚动半页,按  Y   向前滚动一行; 按[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按[PageUp]向上翻动一页; 按   Q   退出less命令; 3. head指令 —— 查看文件开头的内容 head指令用于显示文件开头的内容,默认情况下,只显示文件的头10行内容; head指令的基本用法: head  -n  <行数>   filename      显示文件内容的前n行; 例如:head   -n   5   file1     显示文件file1的前5行内容 […]

龙生   25 Sep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 postfix启动报错net_interfaces: no local interface

CentOS 7 postfix启动报错: inet_interfaces: no local interface found for ::1 当前环境CentOS 7.4 [root@test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4.1708 (Core) [root@test ~]# uname -r 3.10.0-693.2.2.el7.x86_64 使用systemctl start postfix时,总是提示: Job for postfix.service failed because th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with error code. See “systemctl status postfix.service” and “journalctl -xe” for details. 重启也无效,查看日志more /var/log/maillog 或者 more /var/log/message 发现日志有报错信息: postfix: fatal: parameter inet_interfaces: no local interface found for ::1 重启服务器也没有解决 解决方法: vi /etc/postfix/main.cf 发现配置为: inet_interfaces = localhost inet_protocols = all 改成: inet_interfaces = all 或者 inet_interfaces = 127.0.0.1 inet_protocols = all […]

龙生   23 Sep 2020
View Details

netstat查看端口状态

netstat netstat -tunlp 用于显示 tcp,udp 的端口和进程等相关情况。 netstat 查看端口占用语法格式:

  -t (tcp) 仅显示tcp相关选项 -u (udp)仅显示udp相关选项 -n 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为数字 -l 仅列出在Listen(监听)的服务状态 -p 显示建立相关链接的程序名 例如查看 8000 端口的情况,使用以下命令:

  更多命令:

  from:https://www.cnblogs.com/music-liang/p/11912928.html

龙生   15 Sep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7设置环境变量

目录 一、环境变量的概念 1、环境变量的含义 2、环境变量的分类 3、Linux环境变量 二、常用的环境变量 1、查看环境变量 2、常用的环境变量 三、设置环境量 1、系统环境变量 2、用户环境变量 3、环境变量脚本文件的执行顺序 四、重要环境变量的详解 1、PATH环境变量 2、LANG环境变量 3、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 4、CLASSPATH 五、环境变量的生效 六、应用经验 七、版权声明 一、环境变量的概念 1、环境变量的含义 程序(操作系统命令和应用程序)的执行都需要运行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多个环境变量组成的。 2、环境变量的分类 1)按生效的范围分类。 系统环境变量:公共的,对全部的用户都生效。 用户环境变量:用户私有的、自定义的个性化设置,只对该用户生效。 2)按生存周期分类。 永久环境变量:在环境变量脚本文件中配置,用户每次登录时会自动执行这些脚本,相当于永久生效。 临时环境变量:使用时在Shell中临时定义,退出Shell后失效。 3、Linux环境变量 Linux环境变量也称之为Shell环境量变,以下划线和字母打头,由下划线、字母(区分大小写)和数字组成,习惯上使用大写字母,例如PATH、HOSTNAME、LANG等。 二、常用的环境变量 1、查看环境变量 1)env命令 在Shell下,用env命令查看当前用户全部的环境变量。 上图只截取了部分环境变量,并非全部。 用env命令的时候,满屏显示了很多环境变量,不方便查看,可以用grep筛选。

  例如查看环境变量名中包含PATH的环境变量。

  2)echo命令

 

注意,符号$不能缺少,这是语法规定。 2、常用的环境变量 1)PATH 可执行程序的搜索目录,可执行程序包括Linux系统命令和用户的应用程序,PATH变量的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2)LANG Linux系统的语言、地区、字符集,LANG变量的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3)HOSTNAME 服务器的主机名。 4)SHELL 用户当前使用的Shell解析器。 5)HISTSIZE 保存历史命令的数目。 6)USER 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 7)HOME 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8)PWD 当前工作目录。 9)LD_LIBRARY_PATH C/C++语言动态链接库文件搜索的目录,它不是Linux缺省的环境变量,但对C/C++程序员来说非常重要,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10)CLASSPATH JAVA语言库文件搜索的目录,它也不是Linux缺省的环境变量,但对JAVA程序员来说非常重要,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三、设置环境量

  或

  如果环境变量的值没有空格等特殊符号,可以不用单引号包含。 示例:

  采用export设置的环境变量,在退出Shell后就会失效,下次登录时需要重新设置。如果希望环境变量永久生效,需要在登录脚本文件中配置。 1、系统环境变量 系统环境变量对全部的用户生效,设置系统环境变量有三种方法。 1)在/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 用户登录时执行/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系统的环境变量。但是,Linux不建议在/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系统环境变量。 2)在/etc/profile.d目录中增加环境变量脚本文件,这是Linux推荐的方法。 /etc/profile在每次启动时会执行/etc/profile.d下全部的脚本文件。/etc/profile.d比/etc/profile好维护,不想要什么变量直接删除/etc/profile.d下对应的 shell 脚本即可。 […]

龙生   09 Sep 2020
View Details

两个月新增 80 万行代码,Linux 内核维护为什么不会崩?

8 月初,当 Linux 5.8 RC 版本开放测试时,大多数的新闻都聚焦于它的大小,称其为“史上最大的内核版本”。正如 Linus Torvalds 本人指出的那样,“尽管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脱颖而出……但 5.8 似乎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发行版之一。” 确实,刚刚发布的 Linux 内核 5.8 RC 具有超过 14,000 个 commit,约 80 万行新代码以及大约 100 名新贡献者。要知道,距离 5.7 正式版发布才仅仅过去了约 2 个月的时间。Linux 内核维护者 Steven Rostedt 认为,5.8 之所以变得如此之大,很有可能是因为 COVID-19 疫情让很多人难以出门旅行,所有人都因此能够在这期间完成比平时更多的工作。 Rostedt 表示,从一个经验丰富的 Linux 内核贡献者和维护者的角度来看,5.8 RC 发行版特别令人震惊的并不是它的大小,而是它的空前规模对于那些正在维护它的人来说却没有造成困扰,“我认为这是因为 Linux 具有比世界上任何软件项目都好的工作流程。” 拥有最佳的工作流程意味着什么?对 Rostedt 而言,这归结为 Linux 内核开发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的一系列基本规则,以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大规模、可靠地发展 Linux 内核项目。Rostedt 站在一个 Linux 内核资深维护者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庞大的 Linux 内核项目 30 年来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运转的。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 Git 首先让我们从 Linux 项目的历史来看。在该项目的早期(1991-2002年),人们只能直接将补丁发送给 Linus Torvalds。准确地说,Linus 从项目的子维护者那里获取补丁,而这些子维护者从其他代码贡献者那里获取补丁。随着 Linux 内核变得越来越大,代码越来越复杂,很快他们就发现,一切都变得很难扩展和跟踪,并且项目将始终面临合并不兼容代码的风险。 这导致 Linus 开始探索包括 BitKeeper 在内的各种版本管理工具。BitKeeper 是一种最早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的方法,其他的版本管理系统通常使用签出/修改/签入协议,而 BitKeeper 则向所有人提供整个仓库的副本,并允许开发人员将其变更发送出去以进行合并。Linux 在 2002 年开始短暂地采用了 BitKeeper,但是由于其本身是一个专有软件,被认为不符合社区对开源工作的信念,于是该工具在 2005 年停止使用。为了寻找替代品,Linus 消失了一段时间,并带着 git 回来了,后者成为了更强大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统,并且是管理流程的第一个重要实例化。Git 的出现使 Linux 开发在今天依然运转良好。 Rostedt 为我们列出了 Linux […]

龙生   25 Aug 2020
View Details
1 6 7 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