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修改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1.80 这样就把IP地址修改为192.168.1.80(如果发现上不了网了,那么你可能需要把网关和DNS也改一下,后面会提到),但是当你重新启动系统或网卡之后,还是会变回原来的地址,这种修改方式只适用于需要临时做IP修改。要想永久性修改,就要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这个文件,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你的文件中没有的项,你可以手动添加):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描述网卡对应的设备别名 BOOTPROTO=static #设置网卡获得ip地址的方式,选项可以为为static,dhcp或bootp BROADCAST=192.168.44.255 #对应的子网广播地址 HWADDR="00:0C:29:6B:2E:7B"#对应的网卡物理地址 IPADDR=192.168.44.137 #只有网卡设置成static时,才需要此字段 NETMASK=255.255.255.0 #网卡对应的网络掩码 NETWORK=192.168.44.0 #网卡对应的网络地址,也就是所属的网段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设置此网络接口,设置为yes时,系统启动时激活此设备 CentOS修改网关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dev eth0 这样就把网关修改为192.168.1.1了,这种修改只是临时的,当你重新启动系统或网卡之后,还是会变回原来的网关。要想永久性修改,就要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这个文件,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你的文件中没有的项,你可以手动添加):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表示系统是否使用网络,一般设置为yes。如果设为no,则不能使用网络。 HOSTNAME=centos #设置本机的主机名,这里设置的主机名要和/etc/hosts中设置的主机名对应 GATEWAY=192.168.1.1 #设置本机连接的网关的IP地址。 **********上面的文件修改完要重新启动一下网卡才会生效:#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CentOS修改DNS 上面的都修改完之后,当你ping一个域名是肯能不通,但ping对应的IP地址是同的,这时我们需要修改一下DNS。修改DNS要通过修改/etc/resolv.conf这个文件: #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google域名服务器 nameserver 8.8.4.4 #google域名服务器 通过上面的所有设置,系统应该可以上网了。 如果centos系统建立在虚拟机之上,那么在设置虚拟机的网络时请选择‘网桥适配器’连接。 from:https://www.cnblogs.com/liuys635/p/11335594.html
View Details有以下命令可以查看: rpm -q centos-release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core-3.1-ia32:core-3.1-noarch:graphics-3.1-ia32:graphics-3.1-noarch Distributor ID: CentOS Description: CentOS release 5.4 (Final) Release: 5.4 Codename: Final 这个命令适用于所有的linux,包括Redhat、SuSE、Debian、Centos等发行版。 root@MyMail ~ # uname Linux root@MyMail ~ # uname -r 2.6.18-164.el5 [root@localhost ~]# uname -a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18-194.el5 #1 SMP Fri Apr 2 14:58:35 EDT 2010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以下二种方法适用于RedHat,CentOS root@MyMail ~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5.4 (Final) 登录到linux执行rpm -q redhat-release #rpm -q redhat-release 或CentOS root@MyMail ~ # rpm -q centos-release centos-release-5-4.el5.centos.1 当前centos 版本与redhat对应的版本的命令 # cat /proc/version Linux version 2.6.9-78.ELsmp (mockbuild@builder16.centos.org) (gcc version 3.4.6 20060404 (Red Hat 3.4.6-10)) #1 SMP Fri […]
View Detail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19-05-09 10:27:01,330 线程ID:[80] 日志级别:ERROR 出错类:WebApp.HttpGlobalExceptionFilter property:[(null)] - 错误描述:System.TypeInitializationException: The type initializer for 'System.DrawingCore.GDIPlus' threw an exception. ---> System.DllNotFoundException: Unable to load shared library 'gdiplus' or one of its dependencies. In order to help diagnose loading problems, consider setting the LD_DEBUG environment variable: libgdiplus: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at System.DrawingCore.GDIPlus.GdiplusStartup(UInt64& token, GdiplusStartupInput& input, GdiplusStartupOutput& output) at System.DrawingCore.GDIPlus..cctor() --- End of inner exception stack trace --- at System.DrawingCore.GDIPlus.GdipGetGenericFontFamilySansSerif(IntPtr& fontFamily) at System.DrawingCore.FontFamily..ctor(GenericFontFamilies genericFamily) at System.DrawingCore.FontFamily.get_GenericSansSerif() at System.DrawingCore.Font.CreateFont(String familyName, Single emSize, FontStyle style, GraphicsUnit unit, Byte charSet, Boolean isVertical) at Common.VerifyCodeHelper.CreateByteByImgVerifyCode(String verifyCode, Int32 width, Int32 height) in F:\src\WebApp\Common\VerifyCodeHelper.cs:line 206 at WebApp.Controllers.VerifyCodeController.NumberVerifyCode() in F:\src\WebApp\Controllers\VerifyCodeController.cs:line 27 at lambda_method(Closure , Object , Object[] ) at Microsoft.Extensions.Internal.ObjectMethodExecutor.Execute(Object target, Object[] parameters)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ActionMethodExecutor.SyncActionResultExecutor.Execute(IActionResultTypeMapper mapper, ObjectMethodExecutor executor, Object controller, Object[] arguments)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ControllerActionInvoker.InvokeActionMethodAsync()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ControllerActionInvoker.InvokeNextActionFilterAsync()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ControllerActionInvoker.Rethrow(ActionExecutedContext context)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ControllerActionInvoker.Next(State& next, Scope& scope, Object& state, Boolean& isCompleted)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ControllerActionInvoker.InvokeInnerFilterAsync() at Microsoft.AspNetCore.Mvc.Internal.ResourceInvoker.InvokeNextExceptionFilterAsync() |
解决方法 Centos 7 yum install libgdiplus-devel from:https://www.cnblogs.com/asd14828/p/10837140.html?utm_source=tuicool
View Details
1 2 3 4 |
cd /etc/yum.repos.d/ #删除所有 rpm -Uvh --force https://vault.centos.org/7.7.1908/os/x86_64/Packages/centos-release-7-7.1908.0.el7.centos.x86_64.rpm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
from:https://www.jianshu.com/p/cd1dfca70e85 CentOS8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8/8.5.2111/extras/x86_64/os/Packages/centos-release-stream-8.1-1.1911.0.7.el8.x86_64.rpm
View Details例如,要想test.txt文件添加内容"I am a boy",test.txt在当前目录中 方法一:vi编辑法 打开终端,输入vi test.txt 回车,按a或i进入编辑模式,输入 I am a boy,然后按esc键退出编辑模式,输入:wq保存并退出。 方法二:echo命令法 打开终端,输入echo ‘I am a boy’ >> ./test.txt 注:追加单行文本法 方法三:cat命令法 cat >> ./test.txt <<EOF I am a boy EOF 注:结尾的EOF要顶格,成对出现,可以其它字符代替。 方法四:cat编辑法 cat >> ./test.txt (回车后开始编辑输入内容) I am a boy. 按cntl+d组合键结束编辑。 VIM编辑器,可以新建文件也可以修改文件,命令为:vim /usr/local/con.cfg 如果这个文件,以前是没有的,则为新建,则下方有提示为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则没有提示。 进入编辑器后,我们先按"I”,即切换到“插入”状态。就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光标,或空格、退格及回车等进行编辑内容了,和WINDOWS是一样的了。 当文本编辑结束之后,通常需要退出编辑器。退出编辑器又分为4种情况:保存退出、正常退出、不保存退出及强制退出。 按键盘左上角的"ESC",左下角的插入状态不见了 然后这时,我们输入“冒号”,即":"(不需双引号),在下方会出现冒号,等待输入命令,如图,我输入的是WQ。功能如下。 W:write,写入 Q:quit,退出 再回车,就保存退出了 其实,保存退出还有二个方法: A:在最后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x",也是一样的,即X=WQ。 B:最快捷的方法:按了ESC后,直接按shift+zz,或者切换到大写模式按ZZ,就可以保存退出了,即是按2下大写的Z。 可以用查看命令:cat查看其内容:cat /usr/local/con.cfg 正常退出有个前提条件是:打开的文本文件在内容上没有被改动过。 按了ESC后再输入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q", 不保存退出的方法,很多时候打开了文件,或者修改了一些地方,才发现错了,非常需要不保存退出。 先按ESC,再输入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q!" 强制退出。这个实在是不应该做的操作,因为很操蛋! 先按ESC,再按冒号,在输入命令时,直接输入"!" 参考: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495ba8410ff14d38b30ede01.html from:https://www.cnblogs.com/bingle/p/9785621.html
View Details目录 1. more指令 ——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2. less指令 —— 可以向前或向后查看文件内容 3. head指令 —— 查看文件开头的内容 4. tail指令 —— 显示文件尾部的内容 5. cat指令 —— 显示文件内容 1. more指令 ——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more指令会以一页一页的形式显示文件内容,按空白键(space)显示下一页内容,按Enter键会显示下一行内容,按 b 键就会往回(back)一页显示,其基本用法如下: more file1 查看文件file1的文件内容; more -num file2 查看文件file2的内容,一次显示num行; more +num file3 查看文件file3的内容,从第num行开始显示; 2. less指令 —— 可以向前或向后查看文件内容 less指令查看文件内容时可以向前或向后随意查看内容; less指令的基本用法为: less file1 查看文件file1的内容; less -m file2 查看文件file2的内容,并在屏幕底部显示已显示内容的百分比; 按空格键显示下一屏的内容,按回车键显示下一行的内容; 按 U 向前滚动半页,按 Y 向前滚动一行; 按[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按[PageUp]向上翻动一页; 按 Q 退出less命令; 3. head指令 —— 查看文件开头的内容 head指令用于显示文件开头的内容,默认情况下,只显示文件的头10行内容; head指令的基本用法: head -n <行数> filename 显示文件内容的前n行; 例如:head -n 5 file1 显示文件file1的前5行内容 […]
View DetailsCentOS 7 postfix启动报错: inet_interfaces: no local interface found for ::1 当前环境CentOS 7.4 [root@test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4.1708 (Core) [root@test ~]# uname -r 3.10.0-693.2.2.el7.x86_64 使用systemctl start postfix时,总是提示: Job for postfix.service failed because the control process exited with error code. See “systemctl status postfix.service” and “journalctl -xe” for details. 重启也无效,查看日志more /var/log/maillog 或者 more /var/log/message 发现日志有报错信息: postfix: fatal: parameter inet_interfaces: no local interface found for ::1 重启服务器也没有解决 解决方法: vi /etc/postfix/main.cf 发现配置为: inet_interfaces = localhost inet_protocols = all 改成: inet_interfaces = all 或者 inet_interfaces = 127.0.0.1 inet_protocols = all […]
View Detailsnetstat netstat -tunlp 用于显示 tcp,udp 的端口和进程等相关情况。 netstat 查看端口占用语法格式:
1 |
netstat -tunlp | grep 端口号 |
-t (tcp) 仅显示tcp相关选项 -u (udp)仅显示udp相关选项 -n 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为数字 -l 仅列出在Listen(监听)的服务状态 -p 显示建立相关链接的程序名 例如查看 8000 端口的情况,使用以下命令:
1 2 |
# netstat -tunlp | grep 8000 tcp 0 0 0.0.0.0:8000 0.0.0.0:* LISTEN 26993/nodejs |
更多命令:
1 2 3 |
netstat -ntlp //查看当前所有tcp端口 netstat -ntulp | grep 80 //查看所有80端口使用情况 netstat -ntulp | grep 3306 //查看所有3306端口使用情况 |
from:https://www.cnblogs.com/music-liang/p/11912928.html
View Details目录 一、环境变量的概念 1、环境变量的含义 2、环境变量的分类 3、Linux环境变量 二、常用的环境变量 1、查看环境变量 2、常用的环境变量 三、设置环境量 1、系统环境变量 2、用户环境变量 3、环境变量脚本文件的执行顺序 四、重要环境变量的详解 1、PATH环境变量 2、LANG环境变量 3、LD_LIBRARY_PATH环境变量 4、CLASSPATH 五、环境变量的生效 六、应用经验 七、版权声明 一、环境变量的概念 1、环境变量的含义 程序(操作系统命令和应用程序)的执行都需要运行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多个环境变量组成的。 2、环境变量的分类 1)按生效的范围分类。 系统环境变量:公共的,对全部的用户都生效。 用户环境变量:用户私有的、自定义的个性化设置,只对该用户生效。 2)按生存周期分类。 永久环境变量:在环境变量脚本文件中配置,用户每次登录时会自动执行这些脚本,相当于永久生效。 临时环境变量:使用时在Shell中临时定义,退出Shell后失效。 3、Linux环境变量 Linux环境变量也称之为Shell环境量变,以下划线和字母打头,由下划线、字母(区分大小写)和数字组成,习惯上使用大写字母,例如PATH、HOSTNAME、LANG等。 二、常用的环境变量 1、查看环境变量 1)env命令 在Shell下,用env命令查看当前用户全部的环境变量。 上图只截取了部分环境变量,并非全部。 用env命令的时候,满屏显示了很多环境变量,不方便查看,可以用grep筛选。
1 |
env|grep 环境变量名 |
例如查看环境变量名中包含PATH的环境变量。
1 |
env|grep PATH |
2)echo命令
1 |
echo $环境变量名 |
1 |
<img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Georgia, 'Times New Roman', 'Bitstream Charter', Times, serif; font-size: 16px;" src="https://longsheng.org/wp-content/uploads/2020/09/6dd2aa3bec1b66f9e354678685aa51e6.png" alt="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
注意,符号$不能缺少,这是语法规定。 2、常用的环境变量 1)PATH 可执行程序的搜索目录,可执行程序包括Linux系统命令和用户的应用程序,PATH变量的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2)LANG Linux系统的语言、地区、字符集,LANG变量的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3)HOSTNAME 服务器的主机名。 4)SHELL 用户当前使用的Shell解析器。 5)HISTSIZE 保存历史命令的数目。 6)USER 当前登录用户的用户名。 7)HOME 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8)PWD 当前工作目录。 9)LD_LIBRARY_PATH C/C++语言动态链接库文件搜索的目录,它不是Linux缺省的环境变量,但对C/C++程序员来说非常重要,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10)CLASSPATH JAVA语言库文件搜索的目录,它也不是Linux缺省的环境变量,但对JAVA程序员来说非常重要,具体用法本文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三、设置环境量
1 2 |
变量名='值' export 变量名 |
或
1 |
export 变量名='值' |
如果环境变量的值没有空格等特殊符号,可以不用单引号包含。 示例:
1 2 3 4 5 6 |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home export ORACLE_BASE=/oracle/base export ORACLE_SID=snorcl11g expor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export PATH=$PATH:$HOME/bin:$ORACLE_HOME/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 |
采用export设置的环境变量,在退出Shell后就会失效,下次登录时需要重新设置。如果希望环境变量永久生效,需要在登录脚本文件中配置。 1、系统环境变量 系统环境变量对全部的用户生效,设置系统环境变量有三种方法。 1)在/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 用户登录时执行/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系统的环境变量。但是,Linux不建议在/etc/profile文件中设置系统环境变量。 2)在/etc/profile.d目录中增加环境变量脚本文件,这是Linux推荐的方法。 /etc/profile在每次启动时会执行/etc/profile.d下全部的脚本文件。/etc/profile.d比/etc/profile好维护,不想要什么变量直接删除/etc/profile.d下对应的 shell 脚本即可。 […]
View Details8 月初,当 Linux 5.8 RC 版本开放测试时,大多数的新闻都聚焦于它的大小,称其为“史上最大的内核版本”。正如 Linus Torvalds 本人指出的那样,“尽管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脱颖而出……但 5.8 似乎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发行版之一。” 确实,刚刚发布的 Linux 内核 5.8 RC 具有超过 14,000 个 commit,约 80 万行新代码以及大约 100 名新贡献者。要知道,距离 5.7 正式版发布才仅仅过去了约 2 个月的时间。Linux 内核维护者 Steven Rostedt 认为,5.8 之所以变得如此之大,很有可能是因为 COVID-19 疫情让很多人难以出门旅行,所有人都因此能够在这期间完成比平时更多的工作。 Rostedt 表示,从一个经验丰富的 Linux 内核贡献者和维护者的角度来看,5.8 RC 发行版特别令人震惊的并不是它的大小,而是它的空前规模对于那些正在维护它的人来说却没有造成困扰,“我认为这是因为 Linux 具有比世界上任何软件项目都好的工作流程。” 拥有最佳的工作流程意味着什么?对 Rostedt 而言,这归结为 Linux 内核开发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的一系列基本规则,以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大规模、可靠地发展 Linux 内核项目。Rostedt 站在一个 Linux 内核资深维护者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庞大的 Linux 内核项目 30 年来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运转的。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 Git 首先让我们从 Linux 项目的历史来看。在该项目的早期(1991-2002年),人们只能直接将补丁发送给 Linus Torvalds。准确地说,Linus 从项目的子维护者那里获取补丁,而这些子维护者从其他代码贡献者那里获取补丁。随着 Linux 内核变得越来越大,代码越来越复杂,很快他们就发现,一切都变得很难扩展和跟踪,并且项目将始终面临合并不兼容代码的风险。 这导致 Linus 开始探索包括 BitKeeper 在内的各种版本管理工具。BitKeeper 是一种最早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的方法,其他的版本管理系统通常使用签出/修改/签入协议,而 BitKeeper 则向所有人提供整个仓库的副本,并允许开发人员将其变更发送出去以进行合并。Linux 在 2002 年开始短暂地采用了 BitKeeper,但是由于其本身是一个专有软件,被认为不符合社区对开源工作的信念,于是该工具在 2005 年停止使用。为了寻找替代品,Linus 消失了一段时间,并带着 git 回来了,后者成为了更强大的分布式版本管理系统,并且是管理流程的第一个重要实例化。Git 的出现使 Linux 开发在今天依然运转良好。 Rostedt 为我们列出了 Linux […]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