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eval和JSON之间的联系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eval和JSON请参考以下链接: eval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Core_JavaScript_1.5_Reference/Global_Functions/Eval JSON:http://www.json.org/ eval函数的工作原理 eval函数会评估一个给定的含有JavaScript代码的字符串,并且试图去执行包含在字符串里的表达式或者一系列的合法的JavaScript语句。eval函数将把最后一个表达式或者语句所包含的值或引用作为返回值。 举例说明 eval评估JavaScript表达式

eval评估JavaScript语句

JSON的格式 JSON的格式是由大括号和由冒号(:)构成的名值对所组成的。注意JSON格式与对象字面量 (object literals) 的区别:JSON的名字部分严格用引号+名字来表示。 举例说明 对象的字面量

JSON对象

eval和JSON 由于Ajax的兴起,JSON这种轻量级的数据格式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格式逐渐地流行起来,进而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将服务器端构建好的JSON数据转化为可用的JavaScript对象。利用eval函数无疑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在转化的时候需要将JSON字符串的外面包装一层圆括号:

为什么要加括号? 加上圆括号的目的是迫使eval函数在评估JavaScript代码的时候强制将括号内的表达式(expression)转化为对象,而不是作为语句(statement)来执行。举一个例子,例如对象字面量{},如若不加外层的括号,那么eval会将大括号识别为JavaScript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标记,那么{}将会被认为是执行了一句空语句。所以下面两个执行结果是不同的:

JSON格式的名字部分为什么要加引号? 因为eval函数会将{foo:”bar”}解释成合法的JavaScript语句,而非表达式。但是人们往往想要的是让eval将这段代码解释成一个对象。所以JSON格式会强制你去在名字的外侧加上引号再结合圆括号,这样eval就不会错误的将JSON解释成代码块。 举例说明 eval错误解析语义

eval正确解析JSON

结论 理解eval的工作原理和json的严格的限定格式,合理结合eval和json应用于JavaScript的数据传递和对象转换。 following this format:

  from:http://www.jb51.net/article/21688.htm

龙生   27 Jun 2014
View Details

使用Lucene.Net实现全文检索

目录 一 Lucene.Net概述 二 分词 三 索引 四 搜索 五 实践中的问题   一 Lucene.Net概述 Lucene.Net是一个C#开发的开源全文索引库,其源码包括“核心”与“外围”两部分。外围部分实现辅助功能,而核心部分包括: Lucene.Net.Index 提供索引管理,词组排序。 Lucene.Net.Search 提供查询相关功能。 Lucene.Net.Store 支持数据存储管理,主要包括I/O操作。 Lucene.Net.Util 公共类。 Lucene.Net.Documents 负责描述索引存储时的文件结构管理。 Lucene.Net.QueryParsers 提供查询语法。 Lucene.Net.Analysis 负责分析文本。 全文检索流程如下: 一个简单的全文检索实例: 创建索引: 关键代码形如:

查询: 关键代码形如:

二 分词 (一)内置分词器 分词(切词)是实现全文检索的基础,之所以我们能够让机器理解我们的自然语言,是因为有了分词的帮助。分词工作由Analyzer类完成,它负责把文本切成Token序列,Token就是索引中的单词。Lucene.Net在两个地方用到分词:创建文档索引和分析搜索关键字。其过程示意如下: 由此可知,在创建索引和搜索时,必须使用同样的分词器,保证其切出相同的Token才能检索到结果。(Lucene.Net把查询关键字中的单词叫做“Term”,Term和Token的文本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属性不一样。) Lucene.Net实现了一些分词器,其对英文支持较好,但是对中文支持欠佳。 针对内置分词器测试结果如下: 关键代码形如:

可见,除了StandardAnalyzer外,其它分词器对中文基本无法处理,需要用户自行解决。 (二)分词过程 分词实际是由以下类型完成: 查看WhitespaceAnalyzer的部分源码如下:

由此可见,WhitespaceAnalyzer的工作都是交给WhitespaceTokenizer来完成的,并且没有使用筛选器,这也与之前测试的结果相符。我们可以利用TokenStream的派生类型来实现自定义分词器。 例如修改上述代码来得到一个新的分词器,功能类似WhitespaceAnalyzer,不同的是将大写字母变为小写,其代码形如:

(三)中文分词 显然,用户可以自定义分词器,来实现中文分词。但是,大多数用户不熟悉中文分词算法,同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定义分词,毕竟分词并不是我们系统的核心功能。因此,笔者引用了另一个中文分词组件——盘古分词。测试结果如下: 盘古分词使用步骤如下: Setp 1:添加相关程序集引用   这里需要添加2个程序集,PanGu.dll(盘古分词的核心组件)和PanGu.Lucene.Analyzer.dll(盘古分词的Lucene组件)。 Step 2:添加中文分词库 Step 3:添加并设置配置文件 Step 4:在Lucene.Net使用盘古分词 PanGu.Lucene.Analyzer.dll中定义了Analyzer的派生类型Lucene.Net.Analysis.PanGu.PanGuAnalyzer,与Tokenizer的派生类Lucene.Net.Analysis.PanGu.PanGuTokenizer,语法与Lucene.Net内置分词器相同。 Step 5:维护分词库 使用DictManage.exe管理和维护词库: 三 索引 (一)索引的存储结构 为了方便索引大量文档,Lucene.Net中的一个索引包括多个子索引,叫做Segment(段)。每个Segment包括多个可搜索的文档,叫做Document;每个Document包括多个Field;每个Field又包括多个Term。综上所述,Lucene.Net的索引文件的逻辑结构如下: 索引文件的物理表示如下: Lucene.Net把一个文档写入索引时,首先生成这个文档的到排索引,然后再把文档的倒排索引合并到段的倒排索引中。 (二)常用类型 Directory Lucene.Net的Directory类型实现索引的存储。常用类型继承树如下: IndexWriter 负责将索引写入Directory。Lucene通过设置缓存来提供写索引的速度,IndexWriter有几个参数来调整缓存的大小,控制Segment的数量,以及写索引的频率: 合并因子(mergeFactor) 这个参数决定一个索引块中可以存放多少文档(Document)以及把磁盘上的索引段(Segment)合并成一个大索引段的频率。该参数默认值为10。在默认情况下,缓存中Document数达到10时,所有的文档将写入一个新的Segment。并且,如果Directory的Segment的个数达到10,这10个索引块会被合并成一个新的Segment。对于大量文档来说,这个值大一些会更好。可以通过“SetMergeFactor(int mergeFactor)”方法来设置、 最小合并文档数(minMergeDocs)、最大缓存文档数(maxBufferedDocs) 默认值为10,它决定缓存中Document数量达到多少才能将他们写入磁盘。该值越大越消耗内存,I/O操作越少。(本处,笔者也有些糊涂,笔者感觉两者类似,不知道具体区别,若理解有误还请读者赐教。) 最大合并文档数(maxMergeDocs) 默认值为Integer.MAX_VALUE,它决定一个索引段(Segment)中的最大文档(Document)数。该值越大越高效,因为默认值以及很大了所以不用改变。 最大域长度(maxFieldLength) 默认值10000,表示截取该域中的前10000个Term,前10000个以外的Term将不被索引和检索。该值可在索引中随时更改,并即时生效(仅对之后的操作生效,一般该值设置为Integer.MAX_VALUE)。 IndexWriter的常用方法包括: Flush/Commit Flush方法与Commit方法相同,都是把缓存中的数据提交,可以清除缓存。 Close 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必须调用Close方法,该方法将对文件进行解锁,并完成Flush方法的功能。 Optimize Optimize方法用于优化索引,执行相当耗时。 Document 包含了可索引文档的信息。每个Document都有一个编号,但该编号并非永远不变。 Field 类似实体的某个属性,就像数据库中的一个列,其成员如下: (可以看到,Index的某些字段我给出的相同的注释,这是因为向下兼容的目的而具有相同的作用。注:高亮显示将用的TermVector。) […]

龙生   26 Jun 2014
View Details

SVG+css3 圆形loading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RunJS</title> <style> body { background: #fff; } .test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test span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moz-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ms-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o-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font-size: 20px; } .test svg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stroke-dasharray: 1%, 300%; stroke-dashoffset: 0%; stroke: #ED6E5C; stroke-linecap: round; fill: none; -webkit-transform: rotate(-90deg); -moz-transform: rotate(-90deg); -ms-transform: rotate(-90deg); -o-transform: rotate(-90deg); transform: rotate(-90deg); } .test svg […]

龙生   26 Jun 2014
View Details

你的wordpress是否很慢啊?

由于近日谷歌被封杀,wordpress又使用了谷歌的字体服务,导致博客加载巨慢,折腾很久,终于找到那个字体引用了: 文件:/wp-includes/script-loader.php 行号:602行:$open_sans_font_url = "//fonts.googleapis.com/css?family=Open+Sans:300italic,400italic,600italic,300,400,600&subset=$subsets"; 注释就掉你的wp就会和以前一样快了。

龙生   24 Jun 2014
View Details

JS数组的操作

用 js有很久了,但都没有深究过js的数组形式。偶尔用用也就是简单的string.split(char)。这段时间做的一个项目,用到数组的地方很多,自以为js高手的自己居然无从下手,一下狠心,我学!呵呵。学了之后才知道,js数组的功能强大很,远比VB,C#强多了,大家慢慢看吧

龙生   21 Jun 2014
View Details

常用px,pt,em换算表

pt (point,磅)是一个物理长度单位,指的是72分之一英寸。

px (pixel,像素)是一个虚拟长度单位,是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化图像长度单位,如果px要换算成物理长度,需要指定精度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在扫描打印时一般都有DPI可选。Windows系统默认是96dpi,Apple系统默认是72dpi。

em(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最初是指字母M的宽度,故名em。现指的是字符宽度的倍数,用法类似百分比,如:0.8em, 1.2em,2em等。通常1em=16px。

字号:是中文字库中特有的一种单位,以中文代号表示特定的磅值pt,便于记忆、表述。

pt和px的换算公式可以根据pt的定义得出:

pt=1/72(英寸), px=1/dpi(英寸)

因此 pt=px*72/dpi

以Windows下的96dpi来计算,pt=px*72/96=px*3/4

字号 pt px em
初号 42pt 56px 3.5em
小初 36pt 48px 3em
  34pt 45px 2.75em
  32pt 42px 2.55em
  30pt 40px 2.45em
  29pt 38px 2.35em
  28pt 37px 2.3em
  27pt 36px 2.25em
一号 26pt 35px 2.2em
  25pt 34px 2.125em
小一 24pt 32px 2em
二号 22pt 29px 1.8em
  20pt 26px 1.6em
小二 18pt 24px 1.5em
  17pt 23px 1.45em
三号 16pt 22px 1.4em
小三 15pt 21px 1.3em
  14.5pt 20px 1.25em
四号 14pt 19px 1.2em
  13.5pt 18px 1.125em
  13pt 17px 1.05em
小四 12pt 16px 1em
  11pt 15px 0.95em
五号 10.5pt 14px 0.875em
  10pt 13px 0.8em
小五 9pt 12px 0.75em
  8pt 11px 0.7em
六号 7.5pt 10px 0.625em
  7pt 9px 0.55em
小六 6.5pt 8px 0.5em
七号 5.5pt 7px 0.4375em
八号 5pt 6px 0.375em

 

 

 

 

 

 

 

 

 

 

 

 

 

 

 

 

 

 

 

 

 

 

 

 

 

 

 

 

 

 

 

 

 

 

 

 

 

 

 

 

 

 

 

 

 

 

 

转换工具(源码)点此下载

from:http://www.cnblogs.com/zhangpengshou/archive/2012/08/04/2623061.html

utf8_unicode_ci与utf8_general_ci的区别

当前,utf8_unicode_ci校对规则仅部分支持Unicode校对规则算法。一些字符还是不能支持。并且,不能完全支持组合的记号。这主要影响越南和俄罗斯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如:Udmurt 、Tatar、Bashkir和Mari。

utf8_unicode_ci的最主要的特色是支持扩展,即当把一个字母看作与其它字母组合相等时。例如,在德语和一些其它语言中‘ß’等于‘ss’。

utf8_general_ci是一个遗留的 校对规则,不支持扩展。它仅能够在字符之间进行逐个比较。这意味着utf8_general_ci校对规则进行的比较速度很快,但是与使用utf8_unicode_ci的校对规则相比,比较正确性较差)。

例如,使用utf8_general_ci和utf8_unicode_ci两种 校对规则下面的比较相等:

Ä = A

Ö = O

Ü = U

两种校对规则之间的区别是,对于utf8_general_ci下面的等式成立:

ß = s

但是,对于utf8_unicode_ci下面等式成立:

ß = ss

对于一种语言仅当使用utf8_unicode_ci排序做的不好时,才执行与具体语言相关的utf8字符集 校对规则。例如,对于德语和法语,utf8_unicode_ci工作的很好,因此不再需要为这两种语言创建特殊的utf8校对规则。

utf8_general_ci也适用与德语和法语,除了‘ß’等于‘s’,而不是‘ss’之外。如果你的应用能够接受这些,那么应该使用utf8_general_ci,因为它速度快。否则,使用utf8_unicode_ci,因为它比较准确。

from:http://www.chinaz.com/program/2010/0225/107151.shtml

用transform缩放页面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maximum-scale=1, user-scalable=no">
<title>测试页面</title>
<style type="text/css">
div {
width: 600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4em;
color: #333;
}
</sty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code.jquery.com/jquery-1.11.0.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
var r = document.body.offsetWidth / window.screen.availWidth;
$(document.body).css("-webkit-transform","scale(" + r + ")");
$(document.body).css("transform","scale(" + r + ")");
});
$(window).resize(function() {
var r = document.body.offsetWidth / window.screen.availWidth;
$(document.body).css("-webkit-transform","scale(" + r + ")");
$(document.body).css("transform","scale(" + r + ")");
});
</script>
</head>
<body style="height: auto; -webkit-transform-origin: 0px 0px; -webkit-transform: scale(1);transform-origin: 0px 0px; transform: scale(1); ">
<div>改变窗口大小试试,你会发现什么?</div>
</body>
</html>

html5中让页面缩放的4种方法

1.viewport
这种方法,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兼容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640,minimum-scale=0.5,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 initial-scale=1.0" />
2.百分比
这种方法,可以兼容大部分浏览器,但是修改幅度比较大
.main .login .txt1{margin-top:8.59375%; position:relative;}
3.css transform
这种方法,可以兼容大部分浏览器,但是页面的位置是居中的
.w320
{
transform: scale(1,1);
-ms-transform: scale(1,1); /* IE 9 */
-webkit-transform: scale(0.8,0.8); /* Safari and Chrome */
}
4.使用响应式布局,但是这样的话得做两个两套界面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480px),only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href=“link.css”/>

建议使用第2,4种

from:http://blog.chinaunix.net/uid-11121450-id-3957237.html

css实现缩放自适应网页

一. 允许网页宽度自动调整

"自适应网页设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不难。 首先,在网页代码的头部,加入一行viewport元标签: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viewport是网页默认的宽度和高度,上面这行代码的意思是,网页宽度默认等于屏幕宽度(width=device-width),原始缩放比 例(initial-scale=1)为1.0,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00%。 对于viewport属性,我是真正在接触移动web开发是才遇到的,一把的ps布局都是固定的960px,1000px这种。
下面三篇文章是对viewport属性详细的解释: Viewport(视区概念)——pc端的理解 Viewport(视区概念)——移动端的应用 viewport ——视区概念(转) 对于老式IE6,7,8浏览器需要js处理,由于主要平台是ios和安卓,所有可以暂时不考虑。
二. 不使用绝对宽度 由于网页会根据屏幕宽度调整布局,所以不能使用绝对宽度的布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绝对宽度的元素。
这一条非常重要。 具体说,CSS代码不能指定像素宽度: width:xxx px; 只能指定百分比宽度: width: xx%; 或者:width:auto; 这里开发是指一个网页不仅能用在ps上,也能同时用于移动端,但是对于webapp这种还是需要单独做一个webapp使用的页面。
对于这个知识点,对于我目前做的项目有用处,主要用于控制限定数据库里读出来的图片宽度。 详见:手机webapp的jquery mobile初次使用心得和解决图片自适应大小问题。
三. 相对大小的字体 字体也不能使用绝对大小(px),而只能使用相对大小(em)。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上面的代码指定,字体大小是页面默认大小的100%,即16像素。
h1 { font-size: 1.5em; }
然后,h1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1.5倍,即24像素(24/16=1.5)。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元素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0.875倍,即14像素(14/16=0.875)。
四. 流动布局(fluid grid) "流动布局"的含义是,各个区块的位置都是浮动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float的好处是,如果宽度太小,放不下两个元素,后面的元素会自动滚动到前面元素的下方,不会在水平方向overflow(溢出),避免了水平滚动条的出现。 另外,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
五. "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核心,就是CSS3引入的Media Query模块。

它的意思就是,自动探测屏幕宽度,然后加载相应的CSS文件。
<</span>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max-device-width: 400px),就加载tinyScreen.css文件。
<</span>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则加载smallScreen.css文件。 除了用html标签加载CSS文件,还可以在现有CSS文件中加载。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六. CSS的@media规则 同一个CSS文件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选择应用不同的CSS规则。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则column块取消浮动(float:none)、宽度自动调节(width:auto),sidebar块不显示(display:none)。
七. 图片的自适应(fluid image) 除了布局和文本,"自适应网页设计"还必须实现图片的自动缩放。

这只要一行CSS代码:
img { max-width: 100%;} 这行代码对于大多数嵌入网页的视频也有效,所以可以写成: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老版本的IE不支持max-width,
所以只好写成: img { width: 100%; }
此外,windows平台缩放图片时,可能出现图像失真现象。这时,可以尝试使用IE的专有命令: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或者,Ethan Marcotte的imgSizer.js。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_r("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不过,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屏幕,加载不同分辨率的图片。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条,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可以实现。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63110a0101hflc.html

1 310 311 312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