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slot-scope的场景的个人理解

这篇文章不是单纯把文档的话和api拿来翻译和演示,而是谈谈我对于slot-scope的使用场景的个人理解,如果理解错误,欢迎讨论! Vue的插槽slot,分为3种 匿名插槽 具名插槽 作用域插槽 前两种很好理解,无论就是子组件里定义一个slot占位符,父组件调用时,在slot对应的位置填充模板就好了。 作用域插槽的慨念,文档却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 有的时候你希望提供的组件带有一个可从子组件获取数据的可复用的插槽。 网络上大多数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的翻译这句话,可是仅凭这一句话,我想象不到slot-scope的使用场景。 前言 介绍了写这篇文章的来由,接下来简述一下本文的脉络 首先,我会结合文档上todo-list的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slot-scope的使用方式 其次,会使用但不理解什么时候用,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本文第二部分,谈一下个人对于其使用场景的理解 最后,是我翻阅网络上关于slot-scope时,看到的一些我觉得不太恰当的案例 官方文档slot-scope的示例 下面是2个父子的vue组件,先解释一下2个组件做了什么事情 父组件仅仅是调用了子组件 子组件内部实现了一个todolist列表 我建议从数据流动的角度,理解插槽作用域的使用方式,(先学会怎么用,暂时不用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用,使用场景是第二部分) 1.父组件传递了todos数组给子组件 2.子组件通过props接受了数组数据,这里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3.子组件拿到数组后v-for渲染列表,并且通过 <slot :todo="todo">的方式,把数组内的每一个todo对象,传递给父组件 4.父组件通过slot-scope="slotProps"的方式,接受todo对象,之后就可以通过slotProps.todo.xxx的方式来使用了 所以数据的流动经历了 父组件传递todos数组给子组件 子组件遍历todos数组,把里面的todo对象传递给父组件 好啦,这就是slot-scope的使用方法,就这么简单,完结撒花~ 我贴出全部代码,方便大家自己研究 父组件的源码,也就是调用者

  子组件源码,也就是封装组件的人

  slot-scope的使用场景的个人理解 想象一个场景: 当你要给同事封装一个列表组件,你就需要使用作用域插槽(注意是列表或者类似列表的组件) 你开发的这个列表组件要如何使用呢? 一般来说作为列表组件的调用者,你的同事先做ajax请求,拿到一个这样的数组

  之后会把todso传递给列表组件吧,那么列表组件内部做什么事情呢? 列表内部肯定会v-for去帮你的同事渲染这个数组嘛。 就类似element-ui里的table组件一样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列表组件的循环,是发生在组件内部的,所以通过 v-for="todo in todos" ,列表组件很容易拿到每一项todo,但列表拿到数据没用呀,列表只是一个瓜皮,它又不懂业务逻辑 这个数据是你同事的业务数据,所以这个数据必须得交给组件的调用者,也就是把数据交给你的同事才对。 那么你怎样才能把每一项的todo数据给传递出去呢? 你会发现没有办法! 无论是用$emit、vuex还是localStorage,可以考虑一下,会发现没有合适的时机,能让你把todo传递出去 所以为了应对这个场景下,发明了作用域插槽,列表组件可以通过<slot :todo="todo"></slot>传递todo出去 你的同事可以通过 slot-scope="slotsProps"拿到todo。 回答几个疑问,其实如果你看懂上面的问题,应该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也是我曾经的疑问 疑问1:一般不是我们传参数来调用组件吗?为什么组件还把数据传递回来?

  疑问2: 既然子组件最终还要把我给他的数据,再返还给我,那我当初还干嘛给它,能不能就自己在父组件里玩?

  疑问3: 父组件需要子组件的数据?那不会有$emit和vuex嘛,为什么要有slot-scope?

  一些网上个人认为不太恰当的例子 我认为几种说法是不太恰当的,也是给我造成一些困惑的 slot-scope是什么?就是把子组件的数据传递给父组件的一种方式 这种说法,会让我觉得slot-scope跟emit和vuex是一类东西 在一些例子中,把数据定义在写死在列表组件中,展示如何把数据传递出去 这些举例子的不恰当之处,我觉得是不应该把数据定义在子组件里。 因为真正的使用场景下,子组件的数据都是来自父组件的。作为组件内部应该保持纯净。 就像element-ui里的table组件,肯定不会定义一些数据在组件内部,然后传递给你。 table组件的数据都是来自调用者的,然后table会把每一行的row,在开发者需要时,传递出去。 这些例子虽然不是错误,但是我觉得反而不利于理解slot-scope   from: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5884505?utm_source=tag-newest

龙生   05 Jun 2020
View Details

.Net Core 通过配置文件(appsetting.json)修改Kestrel启动端口

网上常见方法 网上太多文章通过修改Program文件方法进行修改。例如这样 修改配置文件的方法 将配置文件按照这样修改就行了

写在后面 更多配置参考 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aspnet/core/fundamentals/servers/kestrel?view=aspnetcore-3.1 也有有些人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无论是iis,nginx,tomcat 等等这些web服务程序都有自己的配置规则。那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想要直接用Kestrel呢,这样做绝对是非常棒的,而且可以放到树莓派等小型机器中直接作为服务使用。非常棒。 还有一种就是在本地开发的debug时候,这样可以防止端口冲突,如果是debug,还可以修改launchSettings.json文件进行修改端口。这个文件的修改方式我就不多说了,自己看看里面的配置应该也会很清楚了(这个文件简单修改还可以,自己写一些复杂的系统变量就搞不懂了) 引用 https://www.cnblogs.com/goldenbiu/articles/10755213.html https://www.cnblogs.com/Allen0910/p/8550873.html     from:https://blog.csdn.net/iml6yu/article/details/100692488

龙生   01 Jun 2020
View Details

systemctl服务部署错误:code=exited, status=217/USER

今天负责部署一个小项目,眼看到最后一步跑服务的时候报错了: Process: 2451 ExecStart=/home/.virtualenvs/bin/python /home/xxx.py (code=exited, status=217/USER) 仔细一看原来原来service文件的用户名没改,难怪提示217/USER错误呢,把用户名改对就好了,服务顺利跑起来了 [Unit] Description=xxx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WorkingDirectory=/home/deploy/server User=xxx ExecStart=/home/.virtualenvs/bin/python /home/deploy/server/xxx.py Restart=on-failur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wangjinyu124419」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1519550/java/article/details/83588218

龙生   01 Jun 2020
View Details

VUE基础知识1:数组forEach

vue是数据驱动,vue主要操作的是数据 1、JS中有哪些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number,string,boolean,null,undefined (2)引用数据类型: Object, function, Symbol(ES6)   2、{} 和 [] 操作数组的方法有哪些: ES4: pop,push,unshfit,shfit,slice,splice,reverse,sort,indexOf,lastIndexOf,concat (pop push unshift shift splice reverse sort ) 括号中的能改变原数组,叫数组的变异 3、用的比较多的方法 forEach,filter,map,find,some,every,includes,reduce some,every 是 ES5的 ES6:(includes,find),其余都是ES5的 filter(过滤),map(映射) 4、node版本 版本最好升级到 8.5以上 5、for for循环和forEach是等价的,都是循环数组 例子:

  5、forEach 例子:

  注意:forEach不支持return 6、 for of for of 支持return,并且是只能遍历数组,不能遍历对象 for of 是ES6语法 例子:

  7、如何用for of 遍历对象呢? 本来for of 不支持遍历对象。 Object.keys将对象的key作为新的数组 例子:

  8、filter filter是过滤的意思,filter不会操作原数组,返回的是过滤后的新数组。 回调函数返回的结果,如果返回true,表示这一项放到新数组中。 例子: 过滤出来大于2,小于5的值

  9、map map是映射的意思,将一个数组映射成一个新数组。 map不操作原数组,返回一个新数组。 回调函数中返回什么,这一项就是什么。 例子: [1,2,3] 映射成 <li>1</li><li>2</li><li>3</li>

  join() 方法用于把数组中的所有元素放入一个字符串。  是ES6中的模板字符串,遇到变量用${ } 取值。 filter一般用于删除数组中的某一项。而map一般用于把这个数组修改一下。 10、includes includes 数组是否包含的意思,返回的是boolean includes 是ES6的方法 some、every 是ES5的方法 例子:

  11、find find 是找出数组中的某一项。 返回找到的那一项。 […]

龙生   20 May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7永久关闭防火墙(防火墙的基本使用)

查看防火墙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如图 绿的running表示防火墙开启 执行关闭命令: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再次执行查看防火墙命令: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如下图所示表示防火墙已经关闭 执行开机禁用防火墙自启命令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完成   ============================================================ 关于防火墙的其他命令: 启动: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防火墙随系统开启启动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from:https://blog.csdn.net/ViJayThresh/article/details/81284007

龙生   19 May 2020
View Details

使用nc(netcat)测试udp协议与端口连通性

我们一般想到测试连通性时第一考虑到的就是使用ping命令。 但是我们知道ping命令使用的是icmp协议,属于tcp/ip协议中的一个子协议,所以我们可以用ping命令来测试tcp的连通性还可以测试延迟情况。tcp相关协议了解可以参考:TCP/IP四层模型讲解【笔记整理通俗易懂版】 但是当我们需要测试udp连接的时候ping命令显然没有任何作用。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netcat,这个命令被誉为是网络中的“瑞士军刀”,功能非常强大,测试udp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变通。 在安全领域nc常用来端口监听转发,用的比较多的也是windows版的NC,在运维中需要常用到linux上的nc,而一般linux会默认集成这个命令,根据不同系统命令不同,有的为“nc”,有的为“netcat”,大家可以根据实际系统尝试下。

  测试udp连接方法 a机器上运行: nc -ul 1080 或:netcat -ul -p 1080 #使用udp模式监听1080 端口 b机器上运行: nc -u x.x.x.x 1080 或:netcat -u x.x.x.x 1080 #使用udp模式向该ip的1080端口发送信息。 效果如图,在任意一边输入内容,另一边则会收到相应内容,以此就可以测试该端口的udp连接是否通常。     from:http://www.vuln.cn/2922

龙生   19 May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7修改为国内yum源

备份源yum源 如果是国内下载的CentOS很可能国内YUM源已经设置好了。 备份/etc/yum.repos.d/下的*.repo文件。 在CentOS中配置使用网易和阿里的开源镜像 wget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7.repo wget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7-Base-163.repo 或者手动下载repo文件并上传到/etc/yum.repos.d/目录 清除系统yum缓存并生成新的yum缓存 yum clean all # 清除系统所有的yum缓存 yum makecache # 生成yum缓存 安装epel源 yum list | grep epel-release 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 再次清除系统yum缓存,并重新生成新的yum缓存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查看系统可用的yum源和所有的yum源 yum repolist enabled yum repolist all 测试安装 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from:cnblogs.com/cerana/p/11179728.html

龙生   19 May 2020
View Details

什么是CI/CD

CI, CD AND CD 当我们在谈论现代的软件编译和发布流程的时候,经常会听到CI 和CD这样的缩写短语。CI很容易理解,就是持续集成。但是CD既可以指代码持续交付,也可理解为代码持续部署。CI和CD之间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在持续集成环境中,开发人员将会频繁的提交代码到主干。这些新提交在最终合并到主线之前,都需要通过编译和自动化测试流进行验证。这样做是基于之前 持续集成过程中很重视自动化测试验证结果,以保障所有的提交在合并主线之后的质量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警。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 持续交付就是讲我们的应用发布出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确保我们尽可能快的实现交付。这就意味着除了自动化测试,我们还需要有自动化的发布流,以及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应用的部署上线。 通过持续交付,您可以决定每天,每周,每两周发布一次,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进行设置。 但是,如果您真的希望体验持续交付的优势,就需要先进行小批量发布,尽快部署到生产线,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方便进行故障排除。 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如果我们想更加深入一步的话,就是持续部署了。通过这个方式,任何修改通过了所有已有的工作流就会直接和客户见面。没有人为干预(没有一键部署按钮),只有当一个修改在工作流中构建失败才能阻止它部署到产品线。 持续部署是一个很优秀的方式,可以加速与客户的反馈循环,但是会给团队带来压力,因为不再有“发布日”了。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构建软件,他们看到他们的修改在他们完成工作后几分钟就上线了。基本上,当开发人员在主分支中合并一个提交时,这个分支将被构建、测试,如果一切顺利,则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合并CI CD and CD? 当然,正如我所说,他们每部分都更加接近生产环境。你可以构建自己的持续集成环境,然后,一旦团队适应,你可以添加持续交付流,最后,可以添加持续部署流到整个工作流中。 举例CI, CD and CD 流水线 到底值不值这样做呢? 持续集成: 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你的团队需要为每个新功能,代码改进,或者问题修复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 你需要一个持续集成服务器,它可以监控代码提交情况,对每个新的提交进行自动化测试。 研发团队需要尽可能快的提交代码,至少每天一次提交。 你能获得什么呢?: 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提早拿到回归测试的结果,避免将一些问题提交到交付生产中 发布编译将会更加容易,因为合并之初已经将所有问题都规避了 减少工作问题切换,研发可以很快获得构建失败的消息,在开始下一个任务之前就可以很快解决。 测试成本大幅降低-你的CI服务器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运行上百条测试。 你的QA团队花费在测试上面的时间会大幅缩短,将会更加侧重于质量文化的提升上面。 持续交付 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你需要有强大的持续集成组件和足够多的测试项可以满足你代码的需求 部署需要自动化。触发是手动的,但是部署一旦开始,就不能人为干预。 你的团队可能需要接受特性开关,没有完成的功能模块不会影响到线上产品。 你能收获什么?: 繁琐的部署工作没有了。你的团队不在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去准备一个发布。 你可以更快的进行交付,这样就加快了与客户之间的反馈环。 轻松应对小变更,加速迭代 持续部署 需要具备的条件: 研发团队测试理念比较完善。测试单元的健壮性直接决定你的交付质量。 你的文档和部署频率要保持一致。 特征标志成为发布重大变化过程的固有部分,以确保您可以与其他部门(支持,市场营销,公关…)协调。 可以获得什么?: 发布频率更快,因为你不需要停下来等待发布。每一处提交都会自动触发发布流。 在小批量发布的时候,风险降低了,发现问题也可以很轻松的修复。 客户每天都可以看到我们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而不是每个月或者每季度,或者每年。 如前所述,您可以采用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你怎么做取决于你的需求和你的业务情况。如果你刚刚开始一个项目,并且还没有客户,那么你就可以去创建这些工作流,最好是将这三个方面都实现,并且在你的项目迭代和需求增长中同时迭代它们。如果您已经有一个生产项目,那么您可以一步一步地分阶段去实现他们。   原文链接:http://www.ttlsa.com/news/ci-cd-cd/ from:https://www.cnblogs.com/soymilk2019/p/11445773.html

龙生   19 May 2020
View Details

三步把asp.net core 3.1应用部署到centos7

一、编译发布Asp.net core 应用 直接使用vs2019编译发布后,通过ftp上传到centos的 /www/ 目录下,不再赘述。 二、centos安装asp.net core runtime和nginx 1、安装asp.net core runtime# Copy

  2、安装nginx# 添加源:#

  安装 nginx# Copy

  Nginx常用命令# Copy

  3、使用nginx反向代理# 在 /etc/nginx/ 目录下新建AspnetCoreDemo.conf,内容如下 Copy

  4、重新加载nginx配置#

  三、添加Systemd守护 1、Systemd service内容如下# 路径 /etc/systemd/system/AspnetCoreDemo.service 新建文件

  2、Systemd基本操作命令#

  四、防火墙设置(不需要端口访问,可忽略此步)

  from:https://www.cnblogs.com/wxb8/p/12359521.html

龙生   18 May 2020
View Details

CentOS 下运行.net Core程序

系统: 阿里云的默认 CentOS 7.5 镜像 项目环境:.Net Core 2.2 一、安装.Net Core的运行环境 第一步,如果是一台新的服务器,可以升级一下系统的基础软件。如果没有必要也可以跳过这一步。 执行命令

  第二步,注册Microsoft签名密钥,每个机器只要注册一次就可以 注册命令

执行结果   第三步:安装.Net Core SDK ,这里根据项目环境,需要安装2.2版的。不同的开发环境选择对应的运行时版本即可 执行命令

  完成后,通过命令,可以看出.net core的版本

    第四步:上传一个.Net Core的程序,进入到程序包所在目录 执行命令

    到这里,就可以通过服务器IP加上程序设定的端口号(一般默认是5000)进行访问了。如果你的服务器是在云端,有安全防护,需要开启对应的端口访问权限   二、通过 nginx 进行转发 第一步、安装nginx 执行命令

    第二步,修改 nginx 的配置文件 执行命令

修改 location的值,修改的内容如下:

  这个配置的意思是监听80端口,如果有人访问80端口就把请求转到5000端口,这里的5000端口就是你 .Net Core 程序的端口,默认为5000可以更改,如果有更改换掉即可。 第三步、重启 nginx 的服务。启动 .Net Core 的程序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服务器的80端口,访问我们的 .Net Core 程序了。   第四步、配置多个.net core的转发 如果你的服务器的nginx需要转发多个正在运行的 .Net Core 项目,可以通过在nginx的 /etc/nginx/conf.d/ 目录下,为每个项目建立一个转发的规则文件

这里的配置文件目录和文件格式 在 nginx.conf 中有指定。 进入目录后,新建一个文件

 

[…]

龙生   18 May 2020
View Details
1 126 127 128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