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在实现正常的TCP/IP 双方通信情况下,是无法伪造来源 IP 的,也就是说,在 TCP/IP 协议中,可以伪造数据包来源 IP ,但这会让发送出去的数据包有去无回,无法实现正常的通信。这就像我们给对方写信时,如果写出错误的发信人地址,而收信人按信封上的发信人地址回信时,原发信人是无法收到回信的。 一些DDoS 攻击,如 SYN flood, 就是利用了 TCP/ip 的此缺陷而实现攻击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一书上,对这种行为定义为“发射出去就不管”。 因此,本文标题中的伪造来源IP 是带引号的。并非是所有 HTTP 应用程序中存在此漏洞。 那么在HTTP 中, " 伪造来源 IP", 又是如何造成的?如何防御之? 在理解这个原理之前,读者有必要对HTTP 协议有所了解。 HTTP 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基于请求 / 响应模型。客户端(往往是浏览器)请求与服务器端响应一一对应。 请求信息由请求头和请求正文构成(在GET 请求时,可视请求正文为空)。请求头类似我们写信时信封上的基本信息,对于描述本次请求的一些双方约定。而请求正文就类似于信件的正文。服务器的响应格式,也是类似的,由响应头信息和响应正文构成。 为了解这个原理,可使用Firefox Firebug, 或 IE 浏览器插件 HTTPwatch 来跟踪 HTTP 请求 / 响应数据。 本文中,以HTTPwatch 为例说明之。安装 httpwatch 并重启 IE 浏览器后, IE 的工具栏上出现其图标,点击并运行 Httpwatch, 就会在浏览器下方显示出 HTTPWatch 的主界面。 点击左下角红色的“Record ”按钮,并在地址栏输入 www.baidu.com, 等页面打开后,选中一个请求,并在下方的 tab 按钮中选择“ Stream ”,如图: 左边即是请求数据,右边即是服务器响应数据。左边的请求头均以回车换行结束,即“\r\n ” , 最后是一个空行(内容为 \r\n ) , 表示请求 header 结束。而请求 header 中除第一行外,其它行均由 header 名称, header 值组成,如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 header 名称与值之间有冒号相隔,之间的空格是可有可无的。 那么,在HTTP 应用程序中,如何取得指定的请求 header 信息呢?这里使用 PHP 语言为例说明。对所有客户端请求 header, PHP 程序中取得其值的方式如下: $_SERVER['HTTP_ HEADER_NAME '] HEADER_NAME应该以换成对应的 header 名称,此项的规律是:全大写,连接线变成下划线。比如要取得客户端的User-Agent 请求头,则使用 $_SERVER['HTTP_USER_AGENT'], 掌握这个规律,即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要取得 COOKIE 信息,则使用 $_SERVER['HTTP_COOKIE'] 即可。也就是说, $_SERVER 数组中,以 HTTP 开头的项均属于客户端发出的信息。 回归到HTTP 应用程序层,来源 IP 的重要性不言而语,例如表单提交限制,频率等等均需要客户端 IP 信息。使用流行的 Discuz X2.5 的文件 source/class/discuz/discuz_application.php 中的代码片断: private function _get_client_ip() { $ip = $_SERVER['REMOTE_ADDR']; if (isset($_SERVER['HTTP_CLIENT_IP']) && preg_match('/^([0-9]{1,3}\.){3}[0-9]{1,3}$/', $_SERVER['HTTP_CLIENT_IP'])) { $ip = $_SERVER['HTTP_CLIENT_IP']; 如以下的JSP代码片段: public String getIpAddr(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String ip = request.getHeader("x-forwarded-for"); if(ip == null || ip.length() == 0 || "unknown".equalsIgnoreCase(ip)) { ip = request.getHeader("Proxy-Client-IP"); } if(ip == null || ip.length() == 0 || "unknown".equalsIgnoreCase(ip)) { ip = request.getHeader("WL-Proxy-Client-IP"); } if(ip == null || ip.length() == 0 || "unknown".equalsIgnoreCase(ip)) { ip = request.getRemoteAddr(); } return ip; } 以上代码片段即是获取客户端IP ,这段程序会尝试检查 HTTP_CLIENT_IP, HTTP_X_FORWARDED_FOR, 根据之前的原理说明,以 HTTP_ 开头的 header, 均属于客户端发送的内容。那么,如果客户端伪造 Client-Ip, X-Forward-For ,不就可以欺骗此程序,达到“伪造 IP ”之目的? 那么如何伪造这项值?如果你会写程序,并了解HTTP 协议,直接伪造请求 header 即可。或者使用 Firefox 的Moify Headers 插件即可。 按图示顺序号输入或点击相应按钮。Start 按钮这里变为红色 Stop ,说明设置成功。 这时,如果我们使用Firefox 访问其它网站,网站服务器就针接收到我们伪造的 X-Forward-For, 值为 1.1.1.1 。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程序中的漏洞。Discuz 为了保持较好的环境兼容性 ( 包含有反向代理的 web 服务器环境,如 nginx 作为 php fastcgi 的前端代理 ) ,如此处理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如何处理,才能杜绝这个问题呢? 服务器重新配置X-Forward-For 为正确的值。 如对典型的nginx + php fastcgi 环境( nginx 与 php fastcgi 是否位于同一机器,并不妨碍此问题的产生) , nginx和 php fastcig 进程直接通信: 切记,$_SERVER['REMOTE_ADDR'] 是由 nginx 传递给 php 的参数,就代表了与当前 nginx 直接通信的客户端的 IP (是不能伪造的)。 再比如,存在中间层代理服务器的环境: 这种情况下,后端的HTTP 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取的 REMOTE_ADDR 永远是前端的 squid/varnish cache 服务器的通信 IP 。 服务器集群之间的通信,是可以信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离用户最近的前端代理上,强制设定X-Forward-For 的值,后端所有机器不作任何设置,直接信任并使用前端机器传递过来的 X-Forward-For 值即可。 即在最前端的Nginx 上设置: location ~ ^/static { proxy_pass ….;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For $remote_addr ; […]
View Details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 OpenResty® 通过汇聚各种设计精良的 Nginx 模块(主要由 OpenResty 团队自主开发),从而将 Nginx 有效地变成一个强大的通用 Web 应用平台。这样,Web 开发人员和系统工程师可以使用 Lua 脚本语言调动 Nginx 支持的各种 C 以及 Lua 模块,快速构造出足以胜任 10K 乃至 1000K 以上单机并发连接的高性能 Web 应用系统。 OpenResty® 的目标是让你的Web服务直接跑在 Nginx 服务内部,充分利用 Nginx 的非阻塞 I/O 模型,不仅仅对 HTTP 客户端请求,甚至于对远程后端诸如 MySQL、PostgreSQL、Memcached 以及 Redis 等都进行一致的高性能响应。 from:http://openresty.org/cn/
View Details在nginx配置文件增加以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
location / { # 如果请求的文件已存在,直接返回 if (-f $request_filename) { break; } set $supercache_file ''; set $supercache_uri $request_uri; set $supercache 1; set $ihttp_host ''; if ($request_method = POST) { set $supercache 0; } # 仅在访问文章永久链接时使用静态文件,请求中带参数则不使用静态缓存 set $qs 0; if ($query_string) { set $qs 1; } # 不过从 twitter, facebook, feedburner 链接点过来的,总是带参数,这些访问仍然可以使用静态文件 if ($query_string ~* "^utm_source=([^&]+)&utm_medium([^&]+)&utm_campaign=([^&]+)(&utm_content=([^&]+))?$") { set $qs 0; set $supercache_uri $document_uri; } #deactivate on high load if ($qs = 1) { set $supercache 0; } # 针对已登录用户(发表过评论),可以不静态化。在访问量高峰时可注释掉 if ($http_cookie ~* "comment_author_|wordpress|wp-postpass_" ) { set $supercache 0; } # 支持移动设备,访问移动版本的网页缓存 if ($http_user_agent ~* '(iphone|ipod|aspen|incognito|webmate|android|dream|cupcake|froyo|blackberry9500|blackberry9520|blackberry9530|blackberry9550|blackberry 9800|webos|s8000|bada)') { set $ihttp_host '-mobile'; } # 指定静态缓存文件的路径 if ($supercache = 0) { set $supercache_uri ''; } if ($supercache_uri ~ ^(.+)$) { set $supercache_file /wp-content/cache/supercache/$http_host$1/index${ihttp_host}.html; } # 只有当缓存文件存在时,才进行 rewrite if (-f $document_root$supercache_file) { #rewrite ^(.*)$ $supercache_file break; rewrite ^ $supercache_file last; } # 所有其他请求,转给 wordpress 处理 if (!-e $request_filename) { rewrite . /index.php last; } |
针对已登录用户(发表过评论),可以不静态化。在访问量高峰时可注释掉
1 2 3 4 5 |
if ($http_cookie ~* "comment_author_|wordpress|wp-postpass_" ) { set $supercache 0; } } |
from:http://blog.csdn.net/wangdada111/article/details/71189332
View Details为了在前端正确地显示字体,浏览器必须使用正确的http header来接受字体文件。如果服务器没有设置要求的头信息,那么有些浏览器就会在控制台报错或者直接不能显示。 可能你的服务器已经配置好了,你无须再动任何东西。如果没有配置好,那么你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修改mime-type headers; 其次设置CORS headers-仅当你从不同域下获取字体文件或者html页面的时候。(*注意:如果你没有设置CORS headers信息,你可以直接把字体文件(路径)嵌入到CSS样式中。如果你去fontello网站下载到本地的话fontello.css中就已经这样做好了) 下面介绍两大主流服务器的字体支持配置: Apache 设置正确的mime-type来支持字体文件,将下面的设置加入到服务器配置文件中:
1 2 3 4 |
AddType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sfnt otf ttf AddType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woff woff AddType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woff2 woff2 AddType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vnd.ms-fontobject eot |
如果你不能修改配置文件,那么就在你的项目下新建一个*.htaccess文件,添加下面的设置: 设置CORS headers 信息:
1 2 3 |
<span class="hljs-subst"><</span>FilesMatch <span class="hljs-string">".(eot|ttf|otf|woff|woff2)"</span><span class="hljs-subst">></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Header</span> <span class="hljs-built_in">set</span> Access<span class="hljs-attribute">-Control</span><span class="hljs-attribute">-Allow</span><span class="hljs-attribute">-Origin</span> <span class="hljs-string">"*"</span> <span class="hljs-subst"><</span>/FilesMatch<span class="hljs-subst">></span> |
Nginx Nginx服务器默认是没有支持字体的mime-type设置的,并且对.eot文件的mime-type也是不正确的。在配置文件夹下找到mime-type设置的地方。通常,在mimes.types文件下。 搜索.eot,并在下它的设置下添加下面几行:
1 2 3 4 |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sfnt otf ttf;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woff woff;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font-woff2 woff2; <span class="hljs-type">application</span>/vnd.ms-fontobject eot; |
对于CORS headers 信息设置,添加下面的几行到你的vhost配置中:
1 2 3 4 |
location ~<span class="hljs-subst">*</span> <span class="hljs-subst">\</span><span class="hljs-built_in">.</span>(eot<span class="hljs-subst">|</span>otf<span class="hljs-subst">|</span>ttf<span class="hljs-subst">|</span>woff<span class="hljs-subst">|</span>woff2)$ { add_header Access<span class="hljs-attribute">-Control</span><span class="hljs-attribute">-Allow</span><span class="hljs-attribute">-Origin</span> <span class="hljs-subst">*</span>; } |
from:http://blog.csdn.net/yypsober/article/details/52012577
View Details安装nginx yum install nginx 设置nginx开启起动 systemctl start nginx 测试 访问http://你的域名或IP/ 查看nginx安装位置 whereis nginx nginx: /usr/sbin/nginx /etc/nginx /usr/share/nginx /usr/share/man/man3/nginx.3pm.gz /usr/share/man/man8/nginx.8.gz 安装php yum install php php-mysql php-fpm 安装过程中经常会见到如下问题: 2:postfix-2.10.1-6.el7.x86_64 有缺少的需求 libmysqlclient.so.18()(64bit) 2:postfix-2.10.1-6.el7.x86_64 有缺少的需求 libmysqlclient.so.18(libmysqlclient_18)(64bit) 解决方法: 把php-mysql换成php-mysqlnd 即执行 yum install php php-mysqlnd php-fpm 配置php处理器 vim /etc/php.ini 查找cgi.fix_pathinfo 将 ;cgi.fix_pathinfo=1改为cgi.fix_pathinfo=0 配置www.conf vim /etc/php-fpm.d/www.conf 将 user = nobody group = nobody 改为 user = nginx group = nginx 前提是已经创建了nginx用户和nginx组。 起动php-fpm systemctl start php-fpm 设置php-fpm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php-fpm 配置nginx 打开/etc/nginx/conf.d/default.conf,如果不存在则创建 粘贴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server_domain_name_or_IP; note that these lines are originally from […]
View Details1:查看环境: 1 2 [root@10-4-14-168 html]#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6.5 (Final) 2:关掉防火墙 1 [root@10-4-14-168 html]# chkconfig iptables off 3:配置CentOS 6.0 第三方yum源(CentOS默认的标准源里没有nginx软件包) 1 #wget http://www.atomicorp.com/installers/atomic 1 #sh ./atomic 1 #yum check-update 4:安装开发包和库文件 1 2 3 4 #yum -y install ntp make openssl openssl-devel pcre pcre-devel libpng libpng-devel libjpeg-6b libjpeg-devel-6b freetype freetype-devel gd gd-devel zlib zlib-devel gcc gcc-c++ libXpm libXpm-devel ncurses ncurses-devel libmcrypt libmcrypt-devel libxml2 libxml2-devel imake autoconf automake screen sysstat compat-libstdc++-33 curl curl-devel 5:卸载已安装的apache、mysql、php 1 2 3 # yum remove httpd # yum remove mysql # yum remove php 6:安装nginx 1 […]
View Details有时候你想在一台服务器上为不同的域名运行不同的站点。比如www.siteA.com作为博客,www.siteB.com作为论坛。你可以把两个域名的IP都解析到你的服务器上,但是没法在Nginx的根目录里同时运行两个不同的网站。这时候,你就需要使用虚拟目录了。假设你把博客放在”/home/user/www/blog”下,论坛放在”/home/user/www/forum”下。下面我们就开始配置了: 在Nginx配置目录下,创建一个”vhost”目录。本例假设Nginx是默认安装,配置目录在”/etc/nginx” $ sudo mkdir /etc/nginx/vhost 创建siteA的配置文件 $ sudo vi /etc/nginx/vhost/vhost_siteA.conf 输入以下配置信息 server { listen 80; # 监听端口 server_name www.siteA.com siteA.com; # 站点域名 root /home/user/www/blog; # 站点根目录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 默认导航页 location / { # WordPress固定链接URL重写 if (!-e $request_filename) { rewrite (.*) /index.php; } } # PHP配置 location ~ \.php$ { fastcgi_pass unix:/var/run/php5-fpm.sock;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 同siteA一样创建siteB的配置文件,两者仅有的不同是”server_name”和”root”目录 $ sudo vi /etc/nginx/vhost/vhost_siteB.conf server { … server_name www.siteB.com siteB.com; # 站点域名 root /home/user/www/forum; # 站点根目录 … } 打开nginx.conf文件 sudo vi /etc/nginx/nginx.conf 将虚拟目录的配置文件加入到”http {}”部分的末尾 http { […]
View Details1. 全站ssl 全站做ssl是最常见的一个使用场景,默认端口443,而且一般是单向认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server { listen 443; server_name example.com; root /apps/www;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ssl on; ssl_certificate ../SSL/ittest.pem; ssl_certificate_key ../SSL/ittest.key; # ssl_protocols SSLv3 TLSv1 TLSv1.1 TLSv1.2; # ssl_ciphers ALL:!ADH:!EXPORT56:RC4+RSA:+HIGH:+MEDIUM:+LOW:+SSLv2:+EXP; #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 |
如果想把http的请求强制转到https的话:
1 2 3 4 5 6 7 8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example.me; rewrite ^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permanent; ### 使用return的效率会更高 #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
ssl_certificate证书其实是个公钥,它会被发送到连接服务器的每个客户端,ssl_certificate_key私钥是用来解密的,所以它的权限要得到保护但nginx的主进程能够读取。当然私钥和证书可以放在一个证书文件中,这种方式也只有公钥证书才发送到client。 ssl_protocols指令用于启动特定的加密协议,nginx在1.1.13和1.0.12版本后默认是ssl_protocols SSLv3 TLSv1 TLSv1.1 TLSv1.2,TLSv1.1与TLSv1.2要确保OpenSSL >= 1.0.1 ,SSLv3 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用但有不少被攻击的漏洞。 ssl_ciphers选择加密套件,不同的浏览器所支持的套件(和顺序)可能会不同。这里指定的是OpenSSL库能够识别的写法,你可以通过 openssl -v cipher 'RC4:HIGH:!aNULL:!MD5’(后面是你所指定的套件加密算法) 来看所支持算法。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设置协商加密算法时,优先使用我们服务端的加密套件,而不是客户端浏览器的加密套件。 https优化参数 ssl_session_cache shared:SSL:10m; : 设置ssl/tls会话缓存的类型和大小。如果设置了这个参数一般是shared,buildin可能会参数内存碎片,默认是none,和off差不多,停用缓存。如shared:SSL:10m表示我所有的nginx工作进程共享ssl会话缓存,官网介绍说1M可以存放约4000个sessions。 详细参考serverfault上的问答ssl_session_cache。 ssl_session_timeout : 客户端可以重用会话缓存中ssl参数的过期时间,内网系统默认5分钟太短了,可以设成30m即30分钟甚至4h。 设置较长的keepalive_timeout也可以减少请求ssl会话协商的开销,但同时得考虑线程的并发数了。 提示:在生成证书请求csr文件时,如果输入了密码,nginx每次启动时都会提示输入这个密码,可以使用私钥来生成解密后的key来代替,效果是一样的,达到免密码重启的效果: HTTPS服务器优化 SSL操作需要消耗CPU资源,所以在多处理器的系统,需要启动多个工作进程,而且数量需要不少于可用CPU的个数。最消耗CPU资源的SSL操作是SSL握手,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每个客户端的握手操作数量降到最低:第一种是保持客户端长连接,在一个SSL连接发送多个请求,第二种是在并发的连接或者后续的连接中重用SSL会话参数,这样可以避免SSL握手的操作。会话缓存用于保存SSL会话,这些缓存在工作进程间共享,可以使用ssl_session_cache指令进行配置。1M缓存可以存放大约4000个会话。默认的缓存超时是5分钟,可以使用ssl_session_timeout加大它。下面是一个针对4核系统的配置优化的例子,使用10M的共享会话缓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worker_processes 4; http { ssl_session_cache shared:SSL:10m; ssl_session_timeout 10m; server { listen 443; server_name www.example.com; keepalive_timeout 70; ssl on; ssl_certificate www.example.com.crt; ssl_certificate_key www.example.com.key; ssl_protocols SSLv3 TLSv1 TLSv1.1 TLSv1.2; ssl_ciphers HIGH:!aNULL:!MD5; |
from:http://blog.csdn.net/mr_raptor/article/details/51854746
View Detailsnginx使用proxy模块时,默认的读取超时时间是60s。 1. send_timeout syntax: send_timeout the time default: send_timeout 60 context: http, server, location Directive assigns response timeout to client. Timeout is established not on entire transfer of answer, but only between two operations of reading, if after this time client will take nothing, then nginx is shutting down the connection. 2. 负载均衡配置时的2个参数:fail_timeout和max_fails 这2个参数一起配合,来控制nginx怎样认为upstream中的某个server是失效的当在fail_timeout的时间内,某个server连接失败了max_fails次,则nginx会认为该server不工作了。同时,在接下来的 fail_timeout时间内,nginx不再将请求分发给失效的server。 个人认为,nginx不应该把这2个时间用同一个参数fail_timeout来控制,要是能再增加一个fail_time,来控制接下来的多长时间内,不再使用down掉的server就更好了~ 如果不设置这2个参数,fail_timeout默认为10s,max_fails默认为1。就是说,只要某个server失效一次,则在接下来的10s内,就不会分发请求到该server上 3. proxy模块的 proxy_connect_timeout syntax: proxy_connect_timeout timeout_in_seconds context: http, server, location This directive assigns a timeout for the connection to the proxyserver. This is not the time until the server returns the pages, this is the […]
View Details前言 在Asp.Net Core Nginx部署一文中,主要是讲述的如何利用Nginx来实现应用程序的部署,使用Nginx来部署主要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利用Nginx的负载均衡功能,第二是使用Nginx的反向代理来降低我们后端应用程序的压力。那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的缓存功能来进一步的降低后端应用程序的压力,提升系统的吞吐量(tps)。这一篇就来看一下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吧。 目录 WEB 缓存 ASP.NET Core 缓存 内存缓存 分布式缓存 Response 缓存 Nginx 缓存 总结 WEB 缓存 之所以加这个目录是因为有一部分初学者对缓存的认知不够,特别是WEB中的缓存。 缓存它是一种空间换取时间的一种技术。 Web缓存(或HTTP缓存)是用于Web文档,如HTML页面和图像,减少带宽的使用,服务器的负载的一种信息技术。一个Web缓存系统存储通过Cache来传递的文件的副本;如果满足某些条件,则可以从缓存中得到后续的请求。 WEb缓存有几种方式: 1、服务端缓存 利用 Memcached,Redis,In-Memery 等缓存技术实现对数据的缓存。 2、代理服务器缓存 利用类似nginx的反向代理服务器,对请求的url对应的输出的进行缓存。这个缓存和应用程序实现的动态页面缓存类似,只不过用反向代理充当了应用程序的缓存实现。 3、客户端缓存 浏览器缓存,其实主要就是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如: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Expires; Cache-control等)。 ASP.NET Core 缓存 内存缓存 最简单的一种缓存,ASP.NET Core 提供了 IMemoryCache 接口来供我们使用。它存储在本地的 WEB 服务器内容中,注意是单机的 WEB 服务器,如果你需要部署的是一个服务器集群的话,那么你应该用分布式缓存,而不是选择这个。 就不详细介绍了,想了解的可以直接看官方文档。 分布式缓存 随着云应用和服务器集群以及 docker 等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开始考虑集群部署,因为它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伸缩可扩展性。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分布式缓存了。 在 ASP.NET Core应用中,已经对分布式缓存做了抽象,提供了 IDistributedCache 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添加,检索,删除等的同步和异步的方法。并且还默认提供了 Redis 和 SQLServer 的分布式缓存实现,我们也可以实现 IDistributedCache 接口来扩展自己的缓存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Get,GetAsync和Set,SetAsync。 这两个接口方法默认是使用的byte[],之所以没有提供直接存储对象的方法是因为微软想把这个默认序列化的选择交给用户,因为每一个团队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有些团队喜欢使用 XML,有些喜欢使用 JSON,有些喜欢使用 Protobuf 等,所以在 项目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扩展想要的方法。 具体使用方法还是直接看官方文档好了。 关于使用也可以查看我的另外一篇博客: ASP.NET Core 使用 Redis 和 Protobuf 进行 Session 缓存。 Response 缓存 在 ASP.NET Core中,有一种缓存叫做Response缓存,这个缓存主要是用来做代理服务器的缓存。它主要原理是在输出的HTTP Response的header里面添加指定的缓存标记。这些缓存标记用来让客户端或者代理服务器来识别需要缓存的内容。然后当客户端有请求到代理服务器的时候,代理服务器可以识别出一部分请求,然后直接把结果返回给浏览器,从而提高后端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吞吐。 从这个图中看出来,在第一次的时候,一个客户端请求经过代理服务器请求的我们后端的WEB服务器上,然后WEB服务器在返回结果的META上添加了cache-control标签,它的值为public。 下面是cache-control标签一些值的说明: public 指示响应可被任何缓存区缓存。 […]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