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龙生
etcd和redis的比较和日常使用场景
个人观点:etcd的红火来源于kurbernetes用etcd做服务发现,而redis的兴起则来源于memcache缓存本身的局限性。 etcd是一种分布式存储,更强调的是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同步,确保各个节点上数据和事务的一致性, 使得服务发现工作更稳定,本身单节点的写入能力并不强。 redis更像是内存型缓存,虽然也有cluster做主从同步和读写分离, 但节点间的一致性主要强调的是数据,并不在乎事务,因此读写能力很强,qps甚至可以达到10万+ 两者都是k-v存储,但redis支持更多的存储模式,包括KEY,STRING,HMAP,SET,SORTEDSET等等, 因此redis本身就可以完成一些比如排序的简单逻辑。而etcd则支持对key的版本记录和txn操作和client对key的watch,因此适合用做服务发现。 日常使用中,etcd主要还是做一些事务管理类的,基础架构服务用的比较多,容器类的服务部署是其主流。 而redis广泛地使用在缓存服务器方面,用作mysql的缓存,通常依据请求量,甚至会做成多级缓存,当然部分情况下也用做存储型redis做持续化存储。 from:https://www.cnblogs.com/nmap/p/9398346.html
View Details推荐 10 个很“哇塞”的Web“资源”给前端工友,收藏等于学会~
毋庸置疑:善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可以加速开发,提高质量、让生活更 Chill 😎~ 本篇为前端工友们带来 10 个棒棒哒免费的 Web 资源,收藏⭐等于学会 (๑•̀ㅂ•́)و✧ 1. Undraw 如果你的网站需要免费的 SVG 插图,一定不要错过 Undraw 这个网站! SVG 插图资源是海量的,本瓜下拉了十几、二十次都拉不完(当然,搜索功能也是有的);并且,你还可以自定义插图的配色,简直不要太 NICE~ 海量资源,支持搜索🔍 随意更改配色🌈 2. Error 404 不知道你一般会去哪找 404 页面素材~ 现在你又多了一个选项:Error 404 酷酷酷~ 把本瓜一个切图仔的审美都拉上来了👆 3. Squoosh 压缩图片!! 对比 tinypng 有【更好的】压缩效果: tinypng 压缩 Squoosh 压缩 压缩效果:前者是 80%,后者是 95%;最终效果也不错~👍 Why not try ? 4. DevDocs DevDocs 见名思意,是 Web 开发技术文档,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手册! 别的不说,就这 UI 本瓜就挺喜欢!还支持添加常用技术文档、更换主题等~ 5. iHateRegex 如果你讨厌正则,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网站?(ˉ▽ˉ;)… 不仅如此,还有细节图示!可恶,做的真好啊 ╮(╯▽╰)╭ 6. Carbon 经常有人问,“这种好看的代码片段如何生成”,答案就在 Carbon! 你可以生成各种主题、各种语言的代码片段,并导出为图片或复制到其它平台,真滴好用👌 舒服了~~ 7. Dribbble 寻找网页设计灵感,认准 Dribbble!!! 看到人家的管理后台设计,就想马上回去把自家的管理后台“撕”了🐶 8. Animista Css 动画,复制代码就能用!免安装,它不香嘛? 9. Shape […]
View Detailsfetch与xhr的对比
㈠fetch的简单介绍 fetch是一种HTTP数据请求的方式,是XMLHttpRequest的一种替代方案。 fetch不是ajax的进一步封装,而是原生js。 Fetch函数就是原生js,没有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 ㈡XMLHttpRequest API 的缺点 ⑴ 不符合关注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的原则 ⑵ 配置和调用方式非常混乱 ⑶ 基于事件的异步模型写起来也没有现代的 Promise,generator/yield,async/await 友好。 ⑷具体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url); xhr.responseType = 'json'; xhr.onload = function(){ console.log(xhr.response); } xhr.onerror = function(){ console.log('xhr error'); } xhr.send(); |
㈢Fetch 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 XHR 的问题 ⑴使用fetch做请求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fetch(url).then(function(response){ return response.json(); }).then(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 }).catch(function(e){ console.log('error' + e); }); |
⑵es6写法:
1 2 3 4 5 |
fetch(url).then(response=>response.json())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⑶处理text/html响应:
1 2 3 4 5 |
fetch(url).then(response=>response.text())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⑷获取头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fetch(url).then((response)=>{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Text); console.log(response.headers.get('Content-Type')); console.log(response.headers.get('Date')); return response.json();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⑸设置头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fetch(url,{ headers:{ 'Accept': 'application/jso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then(response=>response.json())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⑹提交表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fetch(url,{ method: 'post', body: new FormData(document.getElementById('form')) }).then(response=>response.json())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⑺提交json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fetch(url,{ method: 'post', body: JSON.stringify({ userna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name').value, password: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ssword').value }) }).then(response=>response.json()) .then(data=>console.log(data)) .catch(e=>console.log('error' + e); |
⑻fetch跨域的处理 fetch中可以设置mode为"no-cors"(不跨域)
1 2 3 4 5 |
fetch('/users.json', { method: 'post', mode: 'no-cors', data: {} }).then(function() { /* handle response */ }); |
这样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type为“opaque”的返回。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请求是真正抵达过后台的,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信息上报,在我们之前的image.src方法中多出了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在network中可以看到这个请求后台设置跨域头之后的实际返回,有助于我们提前调试接口(当然,通过chrome插件我们也可以做的到)。 ㈣Fetch 优点 ⑴语法简洁,更加语义化 ⑵基于标准 Promise 实现,支持 async/await ⑶同构方便,使用 isomorphic-fetch ㈤Fetch 的兼容问题: ⒈fetch原生支持性不高,引入下面这些 polyfill 后可以完美支持 IE8+ : ⑴由于 IE8 是 ES3,需要引入 ES5 的 polyfill: es5-shim, es5-sham […]
View Detailsnpm 报错:npm ERR!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超过最大栈问题解决方案
错误的原因,npm版本问题; 解决办法: 1》更新到最新版本:npm install npm -g 要记住全局更新 2》回退版本:npm install -g npm@5.4.0 用cnpm 会快一些 from:https://www.cnblogs.com/hou-yuan-zhen/p/11703722.html
View DetailsGradle(一)安装配置
Gradle是一个基于Apache Ant和Apache Maven概念的项目自动化构建开源工具。它使用一种基于Groovy的特定领域语言(DSL)来声明项目设置,抛弃了基于XML的各种繁琐配置。面向Java应用为主。当前其支持的语言限于Java、Groovy、Kotlin和Scala。 到此不得不说另一个很火的工具maven,众所周知,maven的两大作用: ①:管理jar包 ②:构建项目 使用maven的缺点,XML配置文件的繁琐,特别是项目较大时,pom.xml配置眼花缭乱。 Gradle在maven的基础上,简化了配置文件,自动搜索Gradle等,使得我们创建管理项目更加简单。 一、下载,Gradle是压缩文件,下载解压即可。https://gradle.org/releases/ 这个是发布版,当然你还可以去 https://services.gradle.org/ 下载更新的版本。本人下载5.2.1的发布版 https://gradle.org/next-steps/?version=5.2.1&format=all 下载完毕后在本地目录解压即可。 二、配置环境变量:GRADLE_HOME 变量值为Gradle文件解压的实际路径,本文为例:E:\Gradle\gradle-5.2.1-all\gradle-5.2.1 在系统变量 path中加入:%GRADLE_HOME%\bin; 在cmd输入gradle -v验证是否安装成功 三、配置Gradle使用maven本地仓库,这样Gradle就不会重新下载已经存在maven本地仓库的jar包,从而节省时间和空间。 在环境变量中加入新的系统变量:GRADLE_USER_HOME 变量值是maven本地仓库的路径,本文为例C:\Users\Administrator\.m2\repository 此时,Gradle下载的文件将放到指定的仓库路径中。但是还需要修改build.gradle文件中加入mavenLocal() 引用本地仓库 repositories { //repositories闭包 mavenLocal() //配置先从本地仓库寻找jar包,优先寻找上一个配置,找到不执行下面的配置 mavenCentral() //配置从中央仓库寻找 google() //第三方仓库 jcenter() //代码托管库:设置之后可以在项目中轻松引用jcenter上的开源项目 } from:https://www.cnblogs.com/zeussbook/p/10556025.html
View DetailsModule build failed: error:couldn’t find preset "env" relative to directory
解决办法参考:https://github.com/babel/babel-preset-env/issues/186 即在命令行输入命令安装模块:npm install babel-preset-env from:https://blog.csdn.net/acoolgiser/article/details/88814071
View Details移动端手写签名插件 vue
第一步
1 |
npm install vue-signature |
第二步 main.js
1 2 |
import vueSignature from "vue-signature" Vue.use(vueSignature) |
vu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
<template> <div id="app"> <vueSignature ref="signature" :sigOption="option" :w="'800px'" :h="'400px'" :disabled="disabled" :defaultUrl="dataUrl" ></vueSignature> <vueSignature ref="signature1" :sigOption="option"></vueSignature> <button @click="save">Save</button> <button @click="clear">Clear</button> <button @click="undo">Undo</button> <button @click="addWaterMark">addWaterMark</button> <button @click="handleDisabled">disabled</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data() { return { option: { penColor: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 disabled: false, dataUrl: "https://avatars2.githubusercontent.com/u/17644818?s=460&v=4", }; }, methods: { save() { var _this = this; var png = _this.$refs.signature.save(); var jpeg = _this.$refs.signature.save("image/jpeg"); var svg = _this.$refs.signature.save("image/svg+xml"); console.log(png); console.log(jpeg); console.log(svg); }, clear() { var _this = this; _this.$refs.signature.clear(); }, undo() { var _this = this; _this.$refs.signature.undo(); }, addWaterMark() { var _this = this; _this.$refs.signature.addWaterMark({ text: "mark text", // watermark text, > default '' font: "20px Arial", // mark font, > default '20px sans-serif' style: "all", // fillText and strokeText, 'all'/'stroke'/'fill', > default 'fill fillStyle: "red", // fillcolor, > default '#333' strokeStyle: "blue", // strokecolor, > default '#333' x: 100, // fill positionX, > default 20 y: 200, // fill positionY, > default 20 sx: 100, // stroke positionX, > default 40 sy: 200, // stroke positionY, > default 40 }); }, fromDataURL(url) { var _this = this; _this.$refs.signature.fromDataURL( "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 ); }, handleDisabled() { var _this = this; _this.disabled = !_this.disabled; }, }, }; </script> |
from:https://blog.csdn.net/XLL20001022/article/details/101548655
View DetailsMySQL:创建高性能的索引
一、索引基础 定义 索引,也叫做“键(Key)”,是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查找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索引对于良好的性能非常关键,索引是对查询性能优化最有效的手段。 索引类型 1.B-Tree索引 当人们谈论索引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指明类型,那多半说的是B-Tree索引,它使用B-Tree数据结构来存储数据。B-Tree通常意味着所有的值是按顺序存储的,并且每一个叶子节点到根的距离相同。 B-Tree索引的几个匹配原则: a.全值匹配:和索引中的所有列进行匹配。 b.匹配最左前缀:即索引的第一列。 c.匹配列前缀:即只匹配某一列的值的开头部分。 d.匹配范围值。 e.精确匹配某一列并范围匹配另外一列。 f.只访问索引的查询,即:覆盖索引。 B-Tree索引的几个限制(索引失效): a.不是按照索引的最左列开始查找,则不能使用索引。 b.不能跳过索引中的列。 c.如果查询中有某个列的范围查询,则其右边所有列都无法使用索引。 2.哈希索引 哈希索引(hash index)基于哈希表实现,只有精确匹配索引所有列的查询才有效。在MySQL中只有Memory引擎显式支持哈希索引。我们在这里只作了解。 3.R-Tree索引 R-Tree索引(空间数据索引),可以用作地理数据存储。MySQL中目前仅MyISAM引擎支持。与B-Tree不同,此类型的索引无须前缀查询。必须使用MySQL的GIS相关函数来维护数据,但遗憾的是MySQL的GIS支持并不完善。 4.全文索引 全文索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索引,它查找的是文本中关键词,而不是直接比较索引中的值。全文索引更类似于搜索引擎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WHERE条件匹配。 二、索引的优点 优点: 1.索引大大减少了服务器需要扫描的数据量。 2.索引可以帮助服务器避免排序和临时表。 3.索引可以将随机I/O变为顺序I/O。 什么样的表需要使用索引?简单的说应该遵循以下3条准则: 1.非常小的表:全表扫描更高效。 2.中到大型表:索引非常有效。 3.特大型的表:创建和使用索引的代价非常高。如果表有大量插入和更新,更新索引将是很大的一个开销。对于特大表,建议使用表分区技术,分区后再使用索引。 三、高性能的索引策略 示例以【居民表:resident】为例,以下是此表的结构: 1.独立的列 独立的列是指索引列不能是表达式的一部分,也不能是函数的参数。 反例: 2.前缀索引和索引选择性 前缀索引:如果需要索引的字符列很长,这会让索引变得大且慢。通常可以只索引此列开始的部分字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索引空间,从而提高索引效率。 索引选择性: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和数据表的记录总数的比值。此值越高,索引效率越高。例如:唯一索引和主键的索引选择性是1,性能也是最好的。 索引选择性是创建前缀索引依据。 例子:给列RESIDENT_NAME加索引,varchar(500)显然太长了,我们用前缀做索引。 先计算完整列的选择性:0.4867 再计算最接近的前缀选择性,可以看到15个字符后,20个字符也是0.4867,因此15个字符作为前缀是最合适的。 最后创建索引: 3.多列索引 很多人对多列索引的理解都不够。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为每个列都创建独立的索引;另一个是按照错误的顺序创建多列索引。 反例:独立索引对多条件查询的性能提升是很小的,一般只能匹配到一个索引,效率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正例:创建一个多列索引,扫描的行数马上降了下来,快了十几倍,这还只是个简单的示例。 4.选择合适的列顺序 最让人困惑的问题莫过于索引列的顺序,正确的顺序依赖于使用该索引的查询。也要考虑到排序和分组的需要。 例子:是什么让我决定以SP_ID在前创建了上面的多列索引:SP_ID_GENDER_CODE ? 答案是:计算各列的选择性。 5.聚簇索引 聚簇索引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索引类型,而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InnoDB的聚簇索引实际上在同一个结构中保存了B-Tree索引和数据行。主键就是一个典型的聚簇索引。 6.覆盖索引 如果一个索引包含要查询的所有字段,不需要再去表里读取数据,这样的索引就叫做覆盖索引。覆盖索引能极大的提高查询性能。 例子:把查询中需要的字段改为索引中的字段时,这样一个覆盖索引就形成了。索引也只匹配到多列索引,ref也变为了常数。Extra也显示了Using index。 7.用索引做排序 可以用同一个索引既满足排序,又用于查询。这样的索引是最优的,历为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查询一般都是要排序的。这里有个限制:如果查询涉及到多表联合,排序用的字段必须全部是第一个表的,才能使用索引做排序。 例子: 8.冗余和重复索引 重复索引:是指在相同的列上按照相同的顺序创建的相同类型的索引。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要删除。 冗余索引:是指一个或多个列同步出现在多个索引中,各索引的列数、顺序不同。冗余索引也应避免。但有时查询写的不合理,可能出现单独为优化某个查询出现的冗余索引。 P.S 创建冗余索引时可能影响其他索引的匹配,从而导致以前的查询性能降低。 四、索引案例 索引 index(a, b, […]
View Detailsc# https请求忽略证书验证_c# 跳过 https 的webservice 中证书验证
ServicePointManager.ServerCertificateValidationCallback = (sender, certificate, chain, sslPolicyErrors) => true; 调用对方提供的webservice 方法之前,加上这一句,即可解决。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qq_42072922」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2072922/article/details/82620052
View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