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活得明白
商业内幕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做程序员压力山大,很多人都快疯了。 文中陈述了几个典型的罪状:骗子综合症,加班加点,精疲力竭等。作者指出,程序员的工作压力的根源通常是源自混乱的管理,但越来越多的压力开始来自程序员 社群自身,社群中开始形成一种文化,将加班加点当成判断一个程序员是否具有奉献精神的石蕊试剂,强加到程序员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在下班时间继续写代 码,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跟这些压力相呼应的是急速革新的各种新技术、新框架、新语言、新平台、新程序包、新SDK等的不断出现,就如火上浇 油。 可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此。编程,就跟写作、绘画、作曲一样,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种技术工作。当然,对一种技术或编程语言的不断练习和保持熟悉很重要,这其实就是在学习使用工具和技法,但它并不会让你本质上变成一名更优秀的程序员。它只是让你能更熟练的使用工具。而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程序员的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因为最终你是把脑子里思考出的逻辑转换成了一系列操作计算机的指令,让计算机遵照指令解决问题。而学习如何正确的思考——如何抽象归纳,如何组合,如何分析信息,如何自我反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远非只有编程一种。Paul Graham在他的精彩著作《黑客与画家》一书中说: 我发现那些最有价值的灵感的源泉都不是那些跟“计算机”这个词相关的领域,而是那些跟动手创造相关的领域。绘画就是一个比计算机理论能提供更丰富灵感的思想源泉。 拓展其它领域的技术,培养除编程之外的其它爱好,这会给你的日常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程序员根本不需要没日没夜的写代码。你应该把这些时间用于和他 人交流,和大家一起边喝咖啡(或你喜爱的东西)边编码、阅读、讨论。你应该把这些时间用于跑步或举重。身体锻炼给大脑补充氧气,滋养这个最神奇的器官,这 才是你需要的。我三年前开始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清新的阳光让我变得更加快乐,跑出几公里远离繁杂的琐事,我的脑子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激发灵感。 关键是,关注心灵,关注自己,这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你可以无止境的学习新语法,新工具,或新什么东西,但是,如果所有你做的只是编程,你 实际上在跟自己背道而驰。有时候你需要全力以赴,但那是当程序中有问题需要救火时,是特殊情况,而不是日常。如果你的驻地总是有火灾,那你应该换个地方。 有时候你需要埋头苦干,干上几周甚至几个月,为了让你的理想变成现实。然后是休息。相反,一味的玩命苦干只能换来越来越少的回报,是完全与成为一名更好的 程序员的愿望背道而驰。去年11月,我参加了NaNoWriMo (National Novel Writers Month),这是一个非正式的比赛,参赛者要求在30天里写出一本5万字左右的书。我每天早起,花几个小时写作,然后上8个多小时的班,然而晚上继续写 作。每天如此。坚持了30天。月末的时候我的身体开始透支,我病了。但这对我是有必要的,我一直有个愿望要写一本小说。之后我几个月没有写任何东西。我需 要休息,要恢复平常态,要以此进步。软件开发与此无二。 商业内幕的这篇文章同时还饶有兴趣的发现“女性程序员经常坦白说在遭受骗子综合征的折磨…但越来越多的男性程序员也开始表示深有同感。”20世纪和21世纪工作中的性别问题峰回路转,最 终男性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女性第一次看到了竞争的问题侵扰男性,尤其是在那些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行业。我相信这是生存竞争必然导致的现象,但不应出现在 一个富足而且灵活的社会中。男人们看到女性对工作上非人性的现状的反应,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一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随着更多的女性进入到编程行业,她 们给这些男性程序员带来了一种新的旁观者的视角。女性需要去理解她们发现的这些不幸的行业现状是男性程序员以前必须每天面对的、接受的。但事实上程序员们 完全不必如此,这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认识。 不要再让自己精疲力竭,这样不会让你成为更好的程序员。做你爱做的事,爱上更多的兴趣。你将会变的更优秀。 from:http://www.oschina.net/news/51699/sane-programmer [英文原文:How to be a sane programmer ]
View Details给开发者的 10 款最佳的 JavaScript 模板引擎
随着 Web 开发者和设计者收藏 JavaScript 库的数量越来越多,JavaScript 也有大量流行的库:jQuery,MooTools 等等,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使用 JavaScript 模板引擎来开发 JavaScript 应用。以下列表介绍的就是 JavaScript 模板引擎。 这里我们收集了一些非常有用的 JavaScript 模板引擎,希望能给 Web 开发者和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在评论与大家交流一下 JavaScript 模板引擎的相关心得吧:) 1) Jade jade 是超高性能的 node JavaScript 模板引擎,有着非常强大的 API 和大量杰出的特性。它主要针对 node 的服务端。 2) Mustache Mustache 是 logic-less 模板语法,可以使用在 HTML,配置文件,源代码等等地方。它是使用哈希表或者对象提供的值来扩展模板标签。 3) Transparency Transparency 是一个强大的客户端网站模板引擎,可直接绑定数据到 DOM,包括一些很棒的特性如 HTML 模板、JS 视图逻辑。支持 IE9+, Chrome, Firefox, iOS, Android, Etc. 4) Underscorejs Underscore 是 JavaScript 库,提供大量有用的函数式程序设计助手,不需要扩展任意的内置对象。 5) Embeddedjs EJS 会使用客户端模板从 JavaScript 中清理 HTML 代码,整理好这些代码之后,JavaScript 代码就会变得更加整洁和有条理。 6) DoTjs doT.js 是最快和简洁的 JavaScript 模板函数搜索,这些函数致力于 V8 和 Node.js 下高性能的表现。doT.js 在浏览器和 Node.js 下都表现出超高的性能。 7) Handlebarsjs Handlebars 给构建语义模板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 8) T.js T.js 是使用简单 JavaScript 数据结构来展示 html/xml 数据的模板引擎。 9) Dustjs Dust 是浏览器和 Node.js […]
View Details移动互联网趋势:平板消亡、APP当道、情境计算
无 论是国外Instagram和Whatsapp的天价奇迹还是国内BAT三大巨头无节操的收购,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红利让全球的资本和注意力都聚集到一 个环节上——Mobile。前两天在北京举行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简直就是年轻人的海洋,如果说互联网公司是年轻人的公司,那么移动互联网公司则可能是更 年轻人的集合体,因为年轻,所以更有激情。但尽管踏上移动互联网这个“上行”电梯,但如果方向不对,依然无法到达终点,下面来看看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三个趋 势。 平板渐趋消亡 几年前人们一度认为上网本会替代传统笔记本,但这个念想被iPad无情 的毁灭了,也差点让主打上网本的宏碁和华硕倒闭。随着iPad的流行,好事者再度认为iPad还会消灭传统笔记本,但当iPad发布后的第四年,从苹果最 新一季的财报里看,iPad的销量开始下滑,只卖出1640万台,较去年同期2000万台的销量有明显下滑。 而如果细心去观察iPad的销 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会明显看到,与iPhone相比,iPad的增速已明显放缓,甚至可以说几乎停滞。分析人士认为,平板电脑与手机不同,其更新换代 的频率很低。而来自皮尤的调查则揭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数字:在15到55的年龄段中,拥有平板电脑最多的是30—55岁的人,而最少的则是15—20岁。 皮 尤认为,年长者喜欢使用平板电脑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平板可以成为传统笔记本的部分替代品,大屏对习惯使用浏览器的年长者非常有吸引力。而年轻人没有使用浏 览器上网的习惯,他们早已对APP接入互联网的模式习以为常,也因此,他们对平板电脑的需求很小。如一位小朋友所言:平板电脑更像是个游戏机还不是上网设 备。 当手机尺寸越来越大,也让手机和平板的界限日益模糊。而以手机为主要设备的年轻人群体正在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所有这些因素都让平板电脑的未来变得岌岌可危,平板电脑也曾一度让很多传统媒体觉得找到了大救星,但目前来看,这些传统媒体需要继续寻找”新救星“了。 独立的APP更受青睐 如 上文所言,用户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使用习惯是不一样的,及时是同一款系统,比如iPad和iPhone都是运行的移动设备,但用户在iPad上使用 浏览器的频率更高,而iPhone用户则更钟爱各式各样的APP,他们早已习惯用这些APP访问互联网,从吃喝玩乐到办公生活。 传统互联网 时代,除了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之外,用户的所谓上网几乎都是围绕web浏览器展开的,书签栏里的书签就是一个个服务入口。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独立的 APP成为新的触点。与桌面浏览器大而全的功能不同,移动APP越来越多的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其中基本的原则——一个APP解决一个问题。 这 当然和国内移动APP的现状有些差异,原因也不难理解,如今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是传统互联网公司所把持,比如BAT。很多传统互联网软件(应用)的习惯 延续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导致移动APP臃肿不堪,这在Android平台尤其严重,那些出自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应用运行起来卡顿明显。除Android 系统碎片化和不同硬件平台的因素外,APP集成了太多服务是主要原因。 而国外一些应用,比如Snapchat、Instgarm、 Secret则真正贯彻了小而美的理念。或许这些为移动而生的服务无法代表业界的整个潮流,那不妨看看以传统互联网起家的Facebook和 Google,Facebook日前将messenger作为一个单独的APP推向市场,下一步还会让paper独立运行。而Google则把文档和表格 应用从Google Drive里移出,成为两个独立应用。 受限于手机软硬件的不足,用户对移动APP的体验非常关注,通过这些独立的 APP,开发者能让用户更好的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需求,提升体验效果。并且,大量移动APP组成的品牌矩阵也能增强用户的使用粘性。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你在 手机上打开命名为”Google“的文件夹,里面放置了所有Gmail、音乐、文档、表格等多个单独应用,就像当年打开打开浏览器的书签一样。 情境计算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起搜索的未来是人工智能,当然这来自Google创始人佩奇的观点。移动互联时代,搜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极有可能造就第二个Google。但移动互联网的搜索绝非简单的能找到资料,而是基于情境计算的推荐。 移 动互联网带给世界最大的改变是数据生产变得简单,尤其是图片、声音、位置三大方面的数据,再加上可穿戴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数据,都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企业 最激烈的战场。情境计算则是通过整合来自移动设备上不同数据,将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变成可追踪的比特流,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向用户push特定的信息。 雅 虎美女总裁梅耶这样描述情境计算:”情境计算基于用户所处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推送给用户正确的信息。“ 梅耶也表示,只有移动设备才能更好的收集用户的这些位置与行为信息。梅耶对情境计算的关注也反映在一些硅谷公司的收购:Twitter买下Android 桌面产品Cover;Yahoo则买了Cover的竞争对手Aviate;苹果收购智能助手Cue。除此之外,搜索巨人Google在不断打磨的 Google Now也是基于用户情境来推送消息。 Google now背靠Google庞大的搜索数据,并利用强大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结合地点和时间推送做相应的推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用户还无法完 美体验到Google Now。但即使在国外,Google Now目前还很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无法让时空和信息进行良好的匹配,譬如国外很多用户反应,他们的Google Now常常会在上班时间发来一条通知:告诉你从办公室回家的路线以及交通拥堵情况,但事实上,你此时并不需要这类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如 Google这样的巨鳄,短期内也还无法提供优质的情境计算服务,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 大约四年前,时任连线杂志主编的克里斯安德森高 呼:web已死,Internet永生!当时引起很多人的非议,如今来看这句话,却有着极大的前瞻性。随着PC业的没落、传统PC和互联网企业纷纷转型, 由iPhone引发的APP潮流让人类踏入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依靠APP而非浏览器访问互联网时,web已无足轻重。如今,人类处在”无 处不连接“与”无时不连接“的时代,海量移动数据为情境计算提供了良好基础,也吹响了走向人工智能的号角。 (本文系作者 钛媒体 @赵赛坡) from:http://www.oschina.net/news/51631/mobile-internet-trend
View Details38 个免费开源的 CSS 下拉导航菜单
Animated Responsive Menu Pure CSS Navigation Long Dropdown Menu Flexbox Dropdown CSS-Only Menu Simple CSS Menu Bootstrap Mega Menu Drop Down Menu Clean Grey Nav Simple Toggle Menu Bubble Dropdown Pure CSS Menu Animated Dropdown Lava Lamp Navigation Multi-Level Nav Clean Simple Navbar Horizontal Navbar Multi-Toggle Nav Infinite Multi-Level Gradient Navbar Nested Dropdown Pure CSS Hover CSS3 Multi-Level Dropdown CSS Only Menu Pure CSS Menu Simple CSS3 Menu Facebook-Style Menu Smooth Dropdown Unfolding Dropdown Speech Bubble Menu Bold and Beautiful Dropdown Skyrim-Inspired Menu Pure CSS Dropdown Grey CSS […]
View Details做程序员压力山大,很多人都快疯了
软件程序员在如今看来是一个既能挣钱又有工作保障的职业,但是,这种职业对你的精神健康却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有两种事情几乎能让程序员疯掉。 一个是被人们称作“骗子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东西。患这种症状的人通常是发现一起共事的所有程序员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有天份、比自己有才能。你生活中一直恐惧中,担心其他人会最终发现你是个冒牌货、你的技术和能力是装出来的。 经常会有女性程序员坦白说遭受”骗子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折磨,这并不让人意外。这种精神疾病是由心理学家Pauline Rose Clance博士和Suzanne Imes博士提出,他们发现一些成功的女性会表现出这种症状。有很多心理健康类的书籍也以”骗子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为题材,在女性读者中很流行。 但是,大量的男性程序员也越来越多的表露他们也有这种精神压力。 通常人们喜欢对其他人高要求,而这些人却有个共同的习惯是,给自己施加极高的标准和要求。这种综合征通常出现在有人评判、有人对比的职业类型中。软件开发正是这样的一种行业,特别是开源软件,每个人都能看到你的代码,可以修改它。 从“骗子”到“真正的程序员” “骗子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会让程序员落入这样的一个陷阱:他们认为自己需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能做到足够优秀。这意味着他们要花更多的时间编程——用去全部睁着眼的时间——承担更多的项目开发。 这种被称作“真正的程序员”综合征的心理现象是从Reddit上一篇火爆的帖子中诞生的。这种“真正的程序员”的生活中只有编码。Reddit网友big_al11解释说: 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是那种热爱编程的人!如此之爱,以至于他的所有时间都是在编程。 … “真正的程序员”并不认为编程是一种”工作“。 … 如果一个程序员不是每周工作60-80小时(自愿无偿的,只是因为编程”有趣“),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 … 整个行业内弥漫着这种文化。 …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程序员,你至少要做到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程序员“….于是有人就开始晚上加班、周末加班,只是为了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于是这些人最终精疲力竭。 做老板的都希望他们的程序员通宵达旦的工作,这并不新鲜。但新鲜的是,程序员现在是自愿的要打破自己的每周工作时长记录,纯粹是因为乐趣。 亚马逊 例如,十多年前,在互联网泡沫期间,一本叫做《Death March》的书登上了畅销榜。书中描述了程序员疯狂的工作导致出各种健康问题。书中的结论是,这归咎于糟糕的项目管理。 在2004年,发生了一宗程序员因为加班问题起诉Electronic Arts公司的案件,并最终赢得了1500万美元的赔偿。 几年后的2010年,一篇由一个在Rockstar Games游戏公司工作的程序员的妻子写的文章迅速蹿红。文中讲述了公司如何要求程序员长年累月的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很多程序员健康出现了问题。 到2011年,做“真正的程序员”的风潮继续。当年在编程社区网站StackExchange上的一场讨论让很多人思考。有一个人问,“我在业余时间不编程。这会使我成为一个不合格的程序员吗?” 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如果你只在上班时间编程,你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但是,“最伟大的程序员都在他们的空闲时间编程。” “多”并不总是意味着“好” 长时间工作就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吗?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斯坦福大学曾经研究过一个人真正有效率的编程时间是多少?结果你想必不会吃惊,他们发现工作时间过长会使工作效率降低。过度工作的程序员,每周工作60小时的程序员相比起那些每周只工作40的,更容易写出质量低下的代码。 这并未能阻止“骗子”/“真正程序员”综合征的流行。总有一些让人非常心疼的故事时不时的爆出来。 例如,大概一年前,一个叫Kenneth Parker的程序员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叫做“亲历者讲述一个程序员如何变成精神病人的”文章。 文中讲述了他们的同事如此努力的工作,结果“完全精神崩溃”。 他是我在编程业界里见过的最勤奋的程序员。他经常晚上在公司加班,当周末有紧急工作要处理时,他总能随叫随到 … 然而,当被送到了精神病治疗中心后,他的工作效率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了。我被公司派去医院探望他,他向我要了一支笔和一张纸,他想把程序写在上面。“我还能写程序”穿着病人睡袍的他对我说。他在纸上写了两行代码,然后不能自控的抽搐哭啼起来。 最近New Relic公司的程序员 Nick Floyd开始写一些被他称作“Nerd生活平衡”的文章。他首先坦白自己曾经也是“骗子”综合征的受害者,但他现在相信,当你喜欢上一种工作后才会获得快乐。他写到: 在New Relic公司工作是有挑战性的、辛苦的,令人恐惧的,但这从未影响我。在进入这个公司前,我一直认为,工作就是必须要做的活儿,通常是让人不爽的,而生活就是从工作的不愉快中逃脱出来。但现在我不再那样想了——当“工作”变成另外一种表达你的生活中的热情的方式时,生活更精彩了。 而另一方面,Reddit网友给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建议: 我真的非常希望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不要以工作时长论英雄,不要以加班加点为美德。 [英文原文:The Stress Of Being A Computer Programmer Is Literally Driving Many Of Them Crazy ] from:http://www.oschina.net/news/51467/programmer-crazy
View DetailsAndroid SQLiteHelper类
package com.w3cnet.db;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ntValues;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Database;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OpenHelper; import android.database.Cursor; public class SqliteHelper extends SQLiteOpenHelper{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DATABASE_NAME = "db_name";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DATABASE_VERSION = 1;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TABLE_NAME = "mytable";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FIELD_ID = "ID";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FIELD_NAME = "NAME"; public SqliteHelper(Context context) { super(context, DATABASE_NAME, null, DATABASE_VER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SQLiteDatabase db) { String sql = "Create table %s (%s integer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s text);"; sql = String.format(sql, TABLE_NAME, FIELD_ID, FIELD_NAME); db.execSQL(sql); } @Override […]
View DetailsAndroid应用程序的四个关键点
对于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来说,是由四种关键构造块组织而成的,这四种构造块分别是:Activity、Intent Receiver、Service、Content Provider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需要这四种构造块,这不是必须的,某些时候,我们只需要这四种中的几种组合成我们的应用。 当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应用需要哪些构造块后,我们就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中登记这些构造块的清单。这是一个XML配置文件,这个配置文件用于定义我们的应用程序的组件、组件的功能及必要条件等。这个配置文件是每个Android应用必需的。对于AndroidMainfest.xml的Schema,我们对四种构造块做一些说明: 1、Activity Activity是Android构造块中最基本的一种,在应用中,一个 activity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每一个activity都被实现为一个独立的类,并且继承于Activity这个基类。这个activity类将会显示由几个Views控件组成的用户接口,并对事件做出响应。大部份的应用都会包含多个的屏幕。例如,一个短消息应用程序将会有一个屏幕用于显示联系人列表,第二个屏幕用于写短消息,同时还会有用于浏览旧短消息及进行系统设置的屏幕。每一个这样的屏幕,就是一个activity。从一个屏幕导航到另一个屏幕是很简单的。在一些应用中,一个屏幕甚至会返回值给前一个屏幕。 当一个新的屏幕打开后,前一个屏幕将会暂停,并保存在历史堆栈中。用户可以返回到历史堆栈中的前一个屏幕。当屏幕不再使用时,还可以从历史堆栈中删除。默认情况下,Android将会保留从主屏幕到每一个应用的运行屏幕。 Android使用了Intent这个特殊类,实现在屏幕与屏幕之间移动。 Intent类用于描述一个应用将会做什么事。在Intent的描述结构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部分:动作和动作对应的数据。典型的动作类型有:MAIN(activity的门户)、VIEW、PICK、EDIT等。而动作对应的数据则以URI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要查看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你需要创建一个动作类型为VIEW的intent,以及一个表示这个人的URI。 与之有关系的一个类叫IntentFilter。相对于intent是一个有效的做某事的请求,一个intent filter则用于描述一个activity(或者Intent Receiver)能够操作哪些intent。一个activity如果要显示一个人的联系方式时,需要声明一个IntentFilter,这个 IntentFilter要知道怎么去处理VIEW动作和表示一个人的URI。IntentFilter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定义。 通过解析各种intent,从一个屏幕导航到另一个屏幕是很简单的。当向前导航时,activity将会调用 startActivity(Intent myIntent)方法。然后,系统会在所有安装的应用程序中定义的IntentFilter中查找,找到最匹配myIntent的Intent对应的 activity。新的activity接收到myIntent的通知后,开始运行。当startActivity方法被调用将触发解析myIntent 的动作,这个机制提供了两个关键好处: ◆Activities能够重复利用从其它组件中以Intent的形式产生的一个请求; ◆Activities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一个具有相同IntentFilter的新的Activity取代。 2、Intent Receiver 当你希望你的应用能够对一个外部的事件(如当电话呼入时,或者数据网络可用时,或者到了晚上时)做出响应,你可以使用一个Intent Receiver。虽然Intent Receiver在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会使用NotificationManager通知用户,但它并不能生成一个UI。Intent Receiver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注册,但也可以在代码中使用 Context.registerReceiver()进行注册。当一个intent receiver被触发时,你的应用不必对请求调用intent receiver,系统会在需要的时候启动你的应用。各种应用还可以通过使用Context.broadcastIntent()将它们自己的 intent receiver广播给其它应用程序。 3、Service 一个Service是一段长生命周期的,没有用户界面的程序。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正在从播放列表中播放歌曲的媒体播放器。在一个媒体播放器的应用中,应该会有多个activity,让使用者可以选择歌曲并播放歌曲。然而,音乐重放这个功能并没有对应的activity,因为使用者当然会认为在导航到其它屏幕时音乐应该还在播放的。在这个例子中,媒体播放器这个 activity会使用Context.startService()来启动一个service,从而可以在后台保持音乐的播放。同时,系统也将保持这个service一直执行,直到这个service运行结束。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连接到一个service上(如果这个service还没有运行将启动它)。当连接到一个service之后,我们还可以service提供的接口与它进行通讯。拿媒体播放器这个例子来说,我们还可以进行暂停、重播等操作。 4、Content Provider 应用程序能够将它们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SQL数据库中,甚至是任何有效的设备中。当你想将你的应用数据与其它的应用共享时,Content Provider将会很有用。一个Content Provider类实现了一组标准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其它的应用保存或读取此Content Provider处理的各种数据类型。 from:http://mobile.51cto.com/mobile-114018.htm
View Details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五问
1. Android是什么? Android 是Google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它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 —— 移动电话工作所需的全部软件,而且不存在任何以往阻碍移动产业创新的专有权障碍。谷歌与开放手机联盟合作开发了 Android,这个联盟由包括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宏达和 T-Mobile 在内的 30 多家技术和无线应用的领军企业组成。 Android 作为谷歌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推进"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息"这一企业目标的实现。 2. Android用什么语言开发的? Android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是Java的,将来可能有其他语言版本。 SDK下载地址:http://code.google.com/android/download.html 3. Android模拟器是用什么开发的? Android的核心是Java虚拟机,为了高效,目前来看,google是不会支持其它语言的开发的。不过,android的模拟器是用qeum开发的,它的镜像文件分成4部分放在tools目录下,如果我们将qeum修改一下,说不定能玩一下它的linux系统。 4. 怎么进行Android开发? Android支持在模拟器上运行和调试应用软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他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来了解android的界面;然后应该学习android的基本框架和应用程序的构成;最后就可以试着在sdk的API Demo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application了。 希望刚刚了解软件开发的朋友不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茁壮成长,开发优秀的application的。 5. 有哪些好的网络资源可供Android学习者用的呢? 首先,最好的最基本的学习资料无疑是SDK的文档了,也就是这个地方(http://code.google.com/intl/zh-CN/android/documentation.html)的介绍,它循序渐进的介绍了Android的各个方面。 其次,大家可能有对android文档不太理解的地方,或者自己的想法等等,完全可以通过下面的groups进行咨询和交流: ◆Android Beginner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beginners?lnk= ◆Developper Groups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developers ◆Android Internals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internals?lnk= ◆Android Porting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porting?lnk= 【编辑推荐】 Android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详细指南 细看Google Android的开源姿态 分析称Android 2012年超越iPhone平台 from:http://mobile.51cto.com/android-114004.htm
View DetailsUEditor表单提交和后台交互详解
最后更新对应的版本:1.2.5.1 教程描述: 富文本编辑器的使用开发中,表单提交有多种场景,编辑器初始化有新增文章和编辑就文章两种场景,提交表单有普通提交也有ajax提交表单两种情景,此教程详细讲解这几种场景下如何保证后台正确拿到数据。 一、编辑器内容初始化(即往编辑器中设置富文本) 场景一:写新文章,编辑器中预置提示、问候等内容。 在editor_config.js文件中找到initialContent参数,设置其值为需要的提示或者问候语即可,如initialContent:’欢迎使用UEditor!’。 场景二:编辑旧文章,从数据库中取出富文本放置到编辑器中。 显然,编辑文章时需要从后台数据库中取出大段富文本,如果仍然采用场景一中的方式去设置初始值的话,必然会带来诸如引号匹配被截断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设置,如下代码所示: <script type="text/plain" id="editor"> //从数据库中取出文章内容打印到此处 </script> 复制代码 此处采用了script标签作为编辑器容器对象,并设置了其类型是纯文本,从而在避免了标签内部JS代码执行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同学在使用传统的textarea标签作为容器所带来的一次额外转码问题,只要此处设置的内容不为空字符串,内容会覆盖配置文件的initialContent参数的值。 二、提交编辑器内容至后端 场景一:在编辑器所在的Form中存在提交按钮,提交动作由点击此按钮完成。 该场景适用于最普通的场合,没有太大问题需要注意,仅三点说明: 1) 默认情况下提交到后台的表单名称是 "editorValue",在editor_config.js中可以配置,参数名为textarea。 2) 可以在容器标签(即script标签)上设置name属性,以覆盖editor_config.js中的默认配置。实例代码如下,此处的 myContent将成为新的提交表单名称: <form action="" method="post"> <script type="text/plain" id="editor" name="myContent"></script>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复制代码 3)后端接收程序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获取编辑器中的富文本内容。 //PHP获取: $_POST["myContent"] //JSP获取: request.getParameter("myContent"); //ASP获取: request("myContent"); //NET获取: context.Request.Form["myContent"]; 复制代码 场景二:编辑器所在的Form中不存在提交按钮,提交动作由外部事件触发。 该场景适用于站点前端交互较多的场合,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在触发form提交动作之前执行编辑器内容同步操作。一般的代码模式如下所示: //满足提交条件时同步内容并提交,此处editor为编辑器实例 if(editor.hasContents()){ //此处以非空为例 editor.sync(); //同步内容 someForm.submit(); //提交Form } 复制代码 另外,如果是js代码动态去获取表单内容,可以直接调用editor.getContent()方法。 场景三:编辑器不在任何Form中,提交动作由外部事件触发。 该场景使用不多,但特殊时候可能需要。UEditor也提供了对应的处理方案,基本逻辑跟场景二一样,只是在执行同步操作的时候需要传入提交form的id,如editor.sync(myFormID)即可,其他同场景二。还可以使用editor.getContent()方法手动设置。 from:http://www.ueditor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18&extra=&ordertype=2
View Details